作者:李贤
李贤对君主言无不尽,不赞成汪皇后殉葬,支持释放惠帝少子,并劝朱祁镇亲祭山川坛,上书请允许吏部推举职务任用之人
李贤自己感觉到受君主知遇,所以言无不尽。朱祁钰逝世后,朱祁镇将用汪皇后殉葬,李贤不赞同,认为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不应殉葬。朱祁镇同意李贤的建议,这才作罢。惠帝的少子朱文圭(建庶人)受幽禁已近六十年,曾被软禁七年的朱祁镇颇为不忍,想赦免他,便问李贤。李贤叩头说:“这是尧、舜之用心,天地祖宗也尊行它。”朱祁镇于是下了决心将其放出。
朱祁镇曾祭山川坛,觉得夜出不方便,想派宦官代祀。李贤引据祖训争取,最终使朱祁镇亲自去祭祀,成礼而还。李贤曾说内库的余财,如果不用来救荒和拨给军队,人主必生奢侈之心,而把它们挪用来做土木工程或祈祷声色之用。他前后所请朱祁镇发放内库财物赈贷恤边的,不可胜计。按旧例,地方官员敕令由三品以上京官保荐。李贤忧虑这样做导致有关人员竞相营私,令吏部每个职务举荐两个人,请朱祁镇选用。并推之例即从此开始。
《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但他从一名郎官结识于景帝,被超升为侍郎,而他在所著的书中却说景帝荒淫。李贤还压制叶盛,排挤岳正,不救罗伦,这些尤为世人感到惋惜。等到李贤去世后,罗伦被召还,而接任的首辅陈文也刚逝世,时人因而作诗凭吊陈文说:“九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生已复官。”
彭时称李贤有经济才。杨廉称其为人孝友忠信,谦恭严密。李贽认为天顺反正八年之间,非文达挺身负荷,则曹、石之徒依然败坏溃裂
彭时:李公有经济才。
刘吉:贤慱厚有度量,诚心待物,有事辄以询诸人。矢口出言,不为城府,立朝三十余年,惟一出四川考官,进退臧否,颇不协人望。天顺初,徐有贞既去,独被眷顾,时常召入文华殿,有所咨询。然多柅于权奸,不敢尽言。后权奸败,机务悉委贤,言无不从。英庙每视朝,毕立宝座上左右顾,左顾则呼贤,右顾则呼门达,贤至御前语良久方出。正统以来,大臣得君未有如贤者。……上初嗣位,每因事进谏,颇切治理。性喜读书,公暇手不释卷,好谈性理之学。作为文章,援笔立就,不事雕琢。陈文志其墓,谓贤量宏而福厚,大臣遭遇之隆无与比者,盖实录云。
彭韶:河岳之英,钟为哲人。体貌明粹,践履真淳。潜心六籍,濯旧来新。不二以止,乃翕而信。受知英皇,忠信日亲。密勿帷幄,人望如神。太平宰辅,定策元勋。
程敏政:①论者谓,自天顺以来,所以正君德、恤民生、进贤才、广言路、抑佞幸、却戎狄,皆公之力。②平居无疾言遽色,其容粹然,见者如在春风中,浮躁者为之自失,阴狡者为之中沮。盖其所禀者厚,所养者深,故其所得有大过人者如此。论者谓自天顺以来,所以正君德、恤民生、进贤才、广言路、抑佞幸、靖边徼皆公之力,天不愸遗,可为世道斯文之不。
王鏊:国朝自三杨后,相业无如李贤。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然在当时以贿闻,亦颇恣横。
杨廉:公为人孝友忠信,谦恭严密,居位号崇尚,正学能容善类,得时行志,自三杨后莫能及之。
唐枢:①天顺改元,入内阁,迄成化丁亥卒,以文学得君行政,人谓三杨之继。公初当曹、石骄恣,又值徐武功为之僚,继承门达擅权,能黾勉调停,遇主于巷,其力可谓艰矣。而海内士匍伏以干恩泽者纷如,则甚嫌兼于自植,岂亦固有为乎?然止殉葬,释庶人,禁冒功,疏正本,安边鼓妖斥仙师号,应曹钦伤臂之变,皆明识所及,曾可以少之也。②文达贤能而又黜机,可谓梁冈兴平矣。然本然普照之灵,万物皆备之体,为天下者不可以自损,则又所当请也。
袁裹:百七十年以来,当国最专且久,言行计从,终始恩礼者,三杨之后,文达而已。天顺初,英朝励精,徐、薛罢位,吉祥、亨、彪怙宠侵权,窃簸蟠结,作孽无已。赖李公燮调其间,数进匡顺,竟以无虞,故世称贤相者,必曰三杨文达。
廖道南:始扼曹石,继门达也。豶豕之牙,勿踯躅也。得专行久,茂功烈也。贤哉贤也,胡可埒也。
朱睦<木挈>:睿皇之复辟也,旁求俊髦,布列三事。李公以特达见知,爰立作辅,言行计从,始终恩礼。虽马周之遇太宗,不啻过也。当是时,吉祥、亨、彪以翊戴之功,妄恣贪虐,觊觎神器。赖文达调停匡救其间,卒戡大乱,坐臻太平,其功烈伟矣!晚节以起复蒙訾毁。余尝窃议文达亦有不能去者,受先帝顾命,当主少国疑之时,四上章请不许。于戏义之所在,将安所之。论者弗度时宜,闻者又复附和,使公之志遂不获暴白,惜哉!
项笃寿:国朝入直内阁,当国最专且久者,三杨之后惟李文达公。方天顺初,徐、薛罢位,吉祥、亨、彪怙宠蟠结,李公燮调其间,数进匡顺,可谓良矣!俪美三杨,以勋名终,不亦宜乎!
李贽:天顺反正八年之间,非文达挺身负荷,则曹、石之徒依然败坏溃裂,不可收拾矣!
王世贞:夫以杨文贞、李文达、商文毅、刘文靖、杨文忠之贤于辅,而不得从(配享)。
屠隆:杨文贞士奇、李文达贤、周文襄忱、李文正东阳、张文忠孚敬通达国体,动合机宜,光赞庙谟,永垂鸿业,经济名臣其最卓荦者哉。南阳排夺门、护太子,庶几哉社稷之器乎。
唐鹤征:登封之际,气象从容。
查继佐:处群小党箝之时,得行其志,古大臣格君心之非,贤是矣。夫使坐屏人时,何不直以诛灭佞幸快进苦口,而但曰每事睿断,公以处之?知过激必不终,识得宣尼女乐之馈,不尚廷诤,则所虑诚远且大哉!
张燧:英庙之遇文达,密画显断,万几精核,局体一变。
林时对:英庙北狩复辟,锐意图治,李文达言听计从,宠任莫贰,美不胜书。
王夫之:夺情之言扬于廷,人子之心丧于室矣。蝇蚋不嘬生而嘬死,有以召之也,而况纷呶自辩以与公论相仇!史嵩之、李贤、张居正、杨嗣昌之恶,滔天而无可逭矣。
谷应泰:宪宗时,杨琚请建一十三城堡,七十四墩台。李文达又以中(阙)力赞。乃三帅(朱永、赵辅、刘聚)授剑,或舆疾征还,或迁延不出。惟王越深入红盐池,焚其庐帐,劫其器甲,贼丧失妻孥,相顾恸哭。而大师不继,虎牢一关,卒为楚有;河西数郡,折为秦臣。
傅维麟:李贤忠以犯难,勇以断割,知以当机。夺群小威福之柄以还天子,其不蹈土木之辙者,几希矣。贤之功以是为烈。至于止汪后之殉,出建庶人之锢,其言足贯幽明。古称社稷臣,何以尚诸?
张廷玉:英宗之复辟也,当师旅饥馑之余,民气未复,权奸内讧,柱石倾移,朝野多故,时事亦孔棘矣。李贤以一身搘拄其间,沛然若有余。奖厉人材,振饬纲纪。迨宪、孝之世,名臣相望,犹多贤所识拔。伟哉宰相才也。
纪昀:要其振饬纲纪、奖厉人材,属朝野多故之时,能以一身搘拄其间,其事业实多可称道。至文章本非所注意,然其时去明初未远,流风余韵,尚有典型。故诗文亦皆质实娴雅,无矫揉造作之习。
夏燮:成化初阁臣,自李贤以下,其可称者,彭时、商辂而已。
蔡东藩:①嫡庶那堪议并尊,只因子贵作同论。若非当日名臣在,一线纲常不复存。②宪宗即位,两宫并尊,本属应有之理,而贵妃阴恃子贵,密嘱内监夏时,参预阁议,时乃狐假虎威,呵叱大臣,若非彭时等守正不阿,鲜有不为所摇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