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锡阐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天文学家,他发现了西历的预测在交食时刻、食分及计算表格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作者:王锡阐

 

王锡阐天文研究中最为突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对中、西历法的评论及对西法的批评

在王锡阐的天文研究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对中、西历法的评论及对西法的批评,这些评论和批评主要见于《历说》、《历策》、《晓庵新法序》和《五星行度解》。对中、西历法,他总的看法是,大统历年久失修,积弊甚多,不能不加以改革。如他在《晓庵新法序》中所说:“守敬治历,首重测日,余尝取其表影,反复步算,前后牴牾。

 

余所创改,多非密率,在当日已有失食失推之咎。况乎遗籍散亡,法意无征,兼之年远数盈,违天渐远,安可因循不变耶?”而西历虽然在精确度、几何方法、交食计算等方面胜过中历,仔细探究,它仍然存在着许多错误和矛盾之处,必须一一辨明,才能求得理数之本:“吾谓西历善矣,然以为测候精详可也,以为深知法意未可也;循其理而求通可也,安其误而不辨,不可也。”从这点发出,王锡阐对西历从定气注历、时间制度、周天度之划分、置闰、冬至太阳位置、回归年长度变化、岁差变化、日月远地点、行星远日点移动、日月视径及视差、白道、太阳光径与实径、交食时刻、五星运动模式等历法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批评,这些批评虽然不尽正确,但多数都确有根据,显示了作者在钻研西法上所花费的功力。例如,节气的划分,西历惯用定气,即太阳沿黄道每行十五度为一节气。而中历注历惯用长度为二十四分之一回归年的平气,并于计算交食时使用考虑了日行不均匀的定气。

王锡阐指出西历的推算中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也发现了西历的预测在交食时刻、食分及计算表格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中历将两种制度并行,本无不合理之处,西人却“直以怫己而讥之”,以为中历节气有两天的误差,这是没能理解中历原理的缘故。再如西历的交食计算有许多优点:“推步之难,莫过交食,新法于此特为加详,有功历学甚巨。”但实测时仍能发现西历的推算有很多不准确之处,王锡阐指出,这是因为西历的预测在交食时刻、食分及计算表格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还有,按照第谷体系,行星以太阳为心绕转,太阳又以地球为心绕转。然而,“及推岁轮、均轮诸术,似五星天仍以地心为心,岂非自畔其说?”由于第谷生前未能按其宇宙模式完成系统的行星运动理论,因此《西洋新法历书》中除了火星的计算图形体现了行星以日为心,其余仍采用了原有的、行星围地绕转的模型。王锡阐的批评可谓一语中的。康熙四年(1665),由于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的指控,传教士汤若望钦天监官职被罢黜,杨光先被任为钦天监监正。他上任后决定重新选定历法,提出博访草泽中“博学有心计之人,与之制器测候”。王锡阐为此作《历策》陈述自己的观点。该文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他对“西学中源”说的论证。虽然这一当时不少人赞同的学说并不是王锡阐首创,而且文中所举数例只说明了西历以几何方法描述的天文现象,中历同样可以代数方法描述,并不能证明西法确实源于中法,但由于王锡阐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天文学家,他的这番论证必然会对人们产生一种误导,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学者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男人对你好,不是欠你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锡阐(1628——1682),江苏吴江人,天文历算学家。生当明末,虽仅17岁却极富爱国之情,时值清军南下,弘光政权覆灭,江南各地纷起抗清,他以投河自尽表示尽忠明朝。遇救之后,他又绝食七日,后来虽因父母强迫,不得已而复食,但从此放弃科举,隐居乡间,以教书为业。誓不仕清,加入明遗民圈子,曾与吕留良,张履祥等在江苏讲授廉洛之学。

中文名
王锡阐
别    名
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吴江
出生日期
1628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
1682年10月18日
职    业
明末清初历算学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