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宗棠
左宗棠参与中法战争,督办闽海军务,积极布防,迫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垮台,但中法新约的签订激化了左与李鸿章的矛盾
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左宗棠入京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军孤拔于八月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南洋水师,战局对中国不利。六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十一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黑旗军和恪靖定边军先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此事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垮台。法国引为奇耻大辱向越南法军拨款五千万法郎表明丝毫也没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国方面精疲力尽,刘永福部“所存不过五百人,多方募集不过千人,攻守两难,进退失据”同时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进行密谈,而朝鲜的甲申政变使得中国更欲快速从越南抽身。于是中法新约签订。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光绪十年(1884年)时的李福暂定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
左宗棠对李鸿章签订条约完全不能理解,对当时主和的李鸿章作出以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并诬告台湾道刘璈十八款,使他们失去兵权。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并称病求退。
左宗棠病逝福州,建专祠以纪念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