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宗棠
左宗棠学习攻读经世致用之学,先后在长沙城南书院、湘水校经堂学习,乡试因“搜遗”中第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道光七年(1827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道光十年(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
左宗棠拜访贺长领,被以国士相待,与老师贺熙龄结成亲家,与林则徐彻夜长谈,十分投机,一再被推荐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早在道光十年(1830年),年仅18岁的左宗棠拜访长沙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时,贺长龄即“以国士见待”。其弟贺熙龄则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读书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陶澍也以一代名臣之尊主动提议将他唯一的儿子与左宗棠的长女定婚。
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也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书,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