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罗大纲关于取河北的建议未被杨秀清接受,北伐军惨败,欲利用英国公使宣传太平军的观点主张

作者:罗大纲

 

罗大纲建议欲取河北,先定河南或先定南九省,未被杨秀清接受,北伐军惨败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可惜这些具有战略观点的正确建议未能为专权的杨秀清所接受。北伐军临行,洪秀全也以“诏告”叮嘱:“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以縻时日。”真是昏庸已甚。对此,罗大纲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果不出所料,北伐军惨败于天津,太平军最终被消灭。罗大纲的话,都不幸而言中了。

 


罗大纲与英国公使打交道,想以此宣传太平军的观点主张

罗大纲镇守镇江,受命参与办理对外事务。镇江是外国商船进入南京必经之道。咸丰三年(1853年)4月28日,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翰和随员密迪乐,前往南京窥探太平军对西方态度,于5月离开南京。文翰此行往返都经镇江。罗大纲都与其打了交道。罗大纲在致文翰书中,严申太平军对满清“奉天讨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关市不征”,提醒英方不要被满清利用,替满清出力。当文翰得书,派密迪乐上岸谒见罗大纲时,罗大纲恳切地说,双方“承认同一之上帝”,彼此就如兄弟,当应互相帮助。并告诫英商“不应再去卖鸦片”。密迪乐也申明愿守中立而去。6月5日,美国传教士戴作士从上海到达镇江谒见罗大纲,停留三天,赠罗大纲有关耶稣教书籍,罗大纲也以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回赠,同时,托其带信给上海的英国领事。在这封《殿左五检点罗大纲致上海英国领事书》中,罗大纲劝诫他们在战争期间暂时别来,这并“非阻通商,终以两下交兵,恐其往来不便”,亦以防满清水师乘机尾随,进攻太平军。书中再次声明,“同拜上帝,皆系兄弟”,书中要求其“现便携弟处各书,仰恳悉教历阅”。这无异于想通过传教士之手去宣传太平军的各种观点、主张。罗大纲与外国人打交道,虽未洞悉侵略者的本性,但能作到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愧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使让我爱你的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西门外蓝田都上阳乡寨内(今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中文名
罗大纲
别    名
罗亚旺
国    籍
太平天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04年
逝世日期
1855年
职    业
太平天国将领
籍    贯
广东揭阳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