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大纲
罗大纲率水军配合林凤祥、李开芳作战,攻破镇江,连败清军,驻守镇江,安定社会秩序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等统率大军东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罗大纲率水军配合作战。3月31口,罗大纲和副将吴如孝奉命从水路攻取镇江。镇江占称京口,是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既是南北要冲,也是南京东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罗大纲顺利攻占镇江之后,依北固山,傍长江、运河,新筑城墙6里,建炮台6座,并广积资粮,备战不懈。于五六月间,连败来犯清军,“升殿左五检点”。7月,罗大纲奇袭北门外敌营,旋又飞袭东门外敌营,直使清军“环城七营皆尽”,稳定了镇江局势,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镇江,罗大纲还很注重安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他执行圣库制度,要求百工归衙,建立男馆,女馆,并一面动员百姓量力捐献军需,一面实行平买平卖政策。但为贯彻拜上帝会独尊上帝,罢黜诸神的宗旨而火烧金山寺、甘露寺等,却是不可取的。
罗大纲、吴如孝声援江南、江北两门,守安庆,与石达开配合大败曾国藩的湘军,赢得九江之战胜利
咸丰三年(1853年)10月,为配合太平军西征,罗大纲和吴如孝督师突出江南、江北两门声援。田家镇一役,武昌同知劳光泰所招潮勇多归顺太平军,杨秀清“概令罗大纲统带”,并给罗大纲在镇江有较大自主权。越年3月,罗大纲奉调回南京,与胡以晃进攻和、庐(今安徽和县、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纲守安庆。11月,接连攻占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12月10日,罗大纲(时已升任为冬官丞相,功勋加一等)得知田家镇失守,即自饶州率轻骑由都昌沿陆路赶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纲的西征军,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湘军水师激战。由于安庆太平军赶来增援而大败清兵,毁其营盘。
咸丰五年(1855年)初,曾国藩的湘军逼近九江,罗大纲率军与翼王石达开的大军配合,以诱敌深入,分割聚歼的策略,把湘军水师引入鄱阳湖。2月11日夜半时分,石达开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共乘轻舟百余只奇袭湘军水师,焚烧湘军战船百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曾国藩乘小舟逃人罗泽南军营,想投水自杀,为罗泽南所制止。这一役,大灭湘军气焰,对西征军三克武昌,稳定皖赣基地起了积极作用。此后,罗大纲虽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坚持在皖赣一带作战,1855年8月,在芜湖战役中受伤,10月撤兵到天京,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当月病逝于天京,年仅51岁。死后被洪秀全追封为“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