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罗大纲协同作战,攻破镇江,连败清军,安定镇江的社会秩序,与石达开配合大败曾国藩的湘军,赢得九江之战胜利

作者:罗大纲

 

罗大纲率水军配合林凤祥、李开芳作战,攻破镇江,连败清军,驻守镇江,安定社会秩序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等统率大军东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罗大纲率水军配合作战。3月31口,罗大纲和副将吴如孝奉命从水路攻取镇江。镇江占称京口,是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既是南北要冲,也是南京东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罗大纲顺利攻占镇江之后,依北固山,傍长江、运河,新筑城墙6里,建炮台6座,并广积资粮,备战不懈。于五六月间,连败来犯清军,“升殿左五检点”。7月,罗大纲奇袭北门外敌营,旋又飞袭东门外敌营,直使清军“环城七营皆尽”,稳定了镇江局势,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镇江,罗大纲还很注重安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他执行圣库制度,要求百工归衙,建立男馆,女馆,并一面动员百姓量力捐献军需,一面实行平买平卖政策。但为贯彻拜上帝会独尊上帝,罢黜诸神的宗旨而火烧金山寺、甘露寺等,却是不可取的。

 

 


罗大纲、吴如孝声援江南、江北两门,守安庆,与石达开配合大败曾国藩的湘军,赢得九江之战胜利
咸丰三年(1853年)10月,为配合太平军西征,罗大纲和吴如孝督师突出江南、江北两门声援。田家镇一役,武昌同知劳光泰所招潮勇多归顺太平军,杨秀清“概令罗大纲统带”,并给罗大纲在镇江有较大自主权。越年3月,罗大纲奉调回南京,与胡以晃进攻和、庐(今安徽和县、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纲守安庆。11月,接连攻占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12月10日,罗大纲(时已升任为冬官丞相,功勋加一等)得知田家镇失守,即自饶州率轻骑由都昌沿陆路赶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纲的西征军,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湘军水师激战。由于安庆太平军赶来增援而大败清兵,毁其营盘。

咸丰五年(1855年)初,曾国藩的湘军逼近九江,罗大纲率军与翼王石达开的大军配合,以诱敌深入,分割聚歼的策略,把湘军水师引入鄱阳湖。2月11日夜半时分,石达开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共乘轻舟百余只奇袭湘军水师,焚烧湘军战船百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曾国藩乘小舟逃人罗泽南军营,想投水自杀,为罗泽南所制止。这一役,大灭湘军气焰,对西征军三克武昌,稳定皖赣基地起了积极作用。此后,罗大纲虽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坚持在皖赣一带作战,1855年8月,在芜湖战役中受伤,10月撤兵到天京,因伤势恶化,医治无效,当月病逝于天京,年仅51岁。死后被洪秀全追封为“奋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你对我的伤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西门外蓝田都上阳乡寨内(今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上围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中文名
罗大纲
别    名
罗亚旺
国    籍
太平天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04年
逝世日期
1855年
职    业
太平天国将领
籍    贯
广东揭阳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