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秀成直言进谏被罢官,复出后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又解六合之围,因一封招降信被洪秀全怀疑,但他仍坚持作战

作者:李秀成

 

李秀成上疏应择才而用、体恤百姓,惹恼洪秀全,以致被罢官,后来复官被封为后军主将,配合陈玉成大败李续宾部,取得三河大捷,稳住长江上游局势

1856年9月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重建新的领导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被升为副掌率,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心。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8月,他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除京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东南乌衣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力德兴阿、胜保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江北大营,敌都统德兴阿部被歼一万多人。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刘秀成、陈玉成联合作战,解六合之围,清军对李秀成的招降信被洪秀全截获,但李秀成在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情况下仍坚持与清军对抗
三河大捷后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拚死奋战不断为太平天国事业立下显赫战功的时候,洪秀全封从香港回到天京还不到一个月、尚无尺寸之功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忠贞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忠王,以表彰他对太平开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卓越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擅长隐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广西客家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著名农民起义军将领。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中文名
李秀成
别    名
李以文,李寿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
出生日期
1823年
逝世日期
1864年8月7日
职    业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忠王
信    仰
拜上帝教
主要成就
1856年解围镇江,败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8年乌衣、浦口败清钦差大臣德兴阿,二破江北大营
主要成就
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 
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 
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
代表作品
李秀成自述,李秀成钧谕李昭寿,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李秀成谆谕赵景贤等
爵    位
忠王荣千岁
职    位
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
语    言
客家话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