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天京被围,李秀成带人连破十几处湘军攻城地道,终因敌众我寡而破城,保护幼主突围,自己因与大部队走散被俘,忠贞殉国

作者:李秀成

 

天保城陷落,天京被合围,湘军挖地道攻城,李秀成指挥守城军连破十几处地道,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抵挡不住,保护幼天王出城,而自己被俘

甲子十四年(1864年)正月十七日,天保城失陷,天京被合围。四月十九日,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洪秀全长子洪天贵福)嗣位,以安定人心。这时城中军队只有一万多名,能作战的只有三、四千名,粮食又断绝。湘军围城越加紧急,从东门到北门沿城掘地道攻城。秀成指挥守城军,一连破了几十处地道。然而五月二十一日,地保城失陷,湘军得以猛烈的炮火作掩护,迫近太平门城根,开掘地道攻城。六月初六日(1864年7月19日)午刻,龙膊子地道发,城垣被轰陷。李秀成率领饥军奔向缺口,用火药倾盆烧死敌人无算,无奈湘军以五万生力军攻城,众寡悬殊,抵挡不住。李秀成奔回朝门,保护幼天王,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自己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幼天王就因为骑这匹快速战马得逃出敌人的追赶。而秀成却因为骑的不是战马,战斗了一天,马不能行被俘。

李秀成保护幼天王上清凉山躲避,又率军拦截清军,与大队人马走散而不幸被俘,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后被曾国藩处死
李秀成带幼天王回家辞别母亲。“既为忠臣,难为孝子”,李秀成要尽忠保护幼天王,便不能兼顾母亲了,他与母亲要生离死别,全家流涕分离。他率领战士保护幼天王上清凉山暂避。到了初更时候,假扮清兵,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出城后他又率一百余人转身拦截清军,与大队人马走散,流落方山。百姓把他密藏起来,要送他出险,后不幸为八村村董陶大来知悉,于23日将李秀成献与萧孚泗。乡民为替李秀成报仇,将萧孚泗亲兵王三清捉去,“杀而投诸水中”。
曾国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久攻不下。他“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恼羞成怒的曾国荃亲自动手,“短衣握锥,独身走出”“遍刺以锥,血流如注”。李秀成被俘后,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曾国藩没有将李秀成送到北京,是为杀人灭口。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维诈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待未来的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广西客家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著名农民起义军将领。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中文名
李秀成
别    名
李以文,李寿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
出生日期
1823年
逝世日期
1864年8月7日
职    业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忠王
信    仰
拜上帝教
主要成就
1856年解围镇江,败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8年乌衣、浦口败清钦差大臣德兴阿,二破江北大营
主要成就
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 
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 
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
代表作品
李秀成自述,李秀成钧谕李昭寿,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李秀成谆谕赵景贤等
爵    位
忠王荣千岁
职    位
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
语    言
客家话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