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步蟾
刘步蟾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因而对一些封建习俗深恶痛绝
数次的西欧之旅,广泛地接触西方新事物,使刘步蟾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中国的一些封建传统习俗感到不满。他在西方看到男女平等,对女儿的孩子和儿子的孩子都同样称为孙子(grandson)或孙女(granddaughter);称自己父母之父母为祖父(grandfather)或祖母(grandmother),而不称外祖父或外祖母,便在自己家中照样实行起来。他看到西方妇女都识字而不缠足,便让自己的女儿效法。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吸毒,刘步蟾对此深恶痛绝,他严诫家人和子女:“永远不许吸鸦片,家中以后有吸鸦片者,就不是我的儿孙!”
在创建海军海防的过程中,为解决技术和人才的不足,清政府曾从西方招募了一些洋人担任顾问和教习。北洋舰队组建成军之后,同样聘募了一批洋人负责顾问和教习工作。由于这些洋员来自不同国度,且素质亦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与中国官兵发生一些冲突。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曾两度受聘为北洋舰队总教习(提督丁汝昌的总顾问),他在军事训练方面颇有专长,为建军之初的北洋舰队的整训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因此清政府破例赏他以提督官阶,以示崇优。但琅威理从此则每每以“舰队副提督”自居,飞扬跋扈着意揽权,竟连丁汝昌手下的左、右翼总兵也不被他放在眼里。而《北洋海军章程》明确规定,舰队仅设一名提督、两名总兵,根本就没有“副提督”的官位编制员额。
刘步蟾乃爱国将领,面对琅威理之升旗要求,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1890年冬,北洋舰队巡泊于香港,提督丁汝昌有一天离舰上岸公办,右翼总兵刘步蟾按规定撤下提督旗,改挂上自己的总兵旗。此举立即惹怒了骄横的总教习琅威理,他向刘步蟾争执说:“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何为而撤提督旗?”刘步蟾认为此事关系到舰队的主权问题,因此豪不相让地回答说:“水师惯例如此”。琅威理表示不服,于是这场升旗的纷争一直闹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当即回电支持刘步蟾;琅威理因此愤然辞职,回国后四处诉说自己在中国受到了侮辱。这场升旗风波,也显示出刘步蟾对国家主权的明确观念。
1894年春,曾在中国海关缉私船上任职的英国海军后备役少尉泰莱,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国人)介绍,到北洋舰队担任总教习汉纳根(德国人)的顾问兼秘书。泰莱自恃有赫德的背景,在舰队里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但他的多次越权举动都被刘步蟾予以坚决制止。泰莱还伙同汉纳根等人向清政府建议,从智利等国购买8艘新式巡洋舰,招募外国海军官兵驾驶,另外组建一支新军;驶抵中国后,与北洋舰队合成一军,撤去中国提督,“另派一洋员担任全军水师提督”。其实,他们就是想由自己来指挥这支舰队;这实际上就是1863年李泰国建立“中英联合舰队”(即“阿思本舰队”)计划的再版。刘步蟾洞悉其险恶用意,全力从中作梗,致使泰莱等人的美梦泡了汤。由此可以看出,有着丰富西方阅历的刘步蟾虽然在很多方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明,但他始终是一位坚强的民族主义者,并且最终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战场为保卫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与蹂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