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胡汉民的生平之广东时期的作为,以及逐渐支持

作者:胡汉民

 

广东时期胡汉民一直追随孙中山,代表孙中山参加“南北和会”,赞成孙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决策

1917年九月,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胡汉民任交通总长,协调与桂系的关系。后因受西南军阀和政学会政客的排斥,孙中山于1918年五月辞去大元帅职,胡汉民也随孙离开广东前往上海。

胡汉民在孙中山逝世后是中国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之一

1925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中国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同年八月,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旳、收不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主持编写了《总理全集》。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2日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57岁。为纪念胡汉民的贡献,国民政府于广州市设立汉民路(今北京路);在台湾,高雄市及新北市中和区亦有汉民路。

中文名
胡汉民
别    名
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
1879年12月9日
逝世日期
1936年5月12日
职    业
中国国民党主席
毕业院校
日本法政大学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加入中国同盟会 
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参加了黄冈、镇南关起义展开
代表作品
《三民主义月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驳新民丛报之谬妄》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