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成浚
遵蒋总司令之命联络孙传芳,劝其出兵吴佩孚
东江之役,蒋中正命本人在其总司令部任总参议,何应钦等均参与是役。炯明攻打观音山时,本人正奉使入滇说唐继尧出兵。北伐时本人复任大本营之总参议。旋蒋总司令与谭组庵(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嘱本人赴沪运动北方军队。李振亚、任应岐均为此时期所活动成功者。在上海时接蒋电报,嘱连络孙传芳。本人与孙原为旧识。孙亦为士官学校同学。本人尝数赴南京,劝孙出兵合击吴佩孚,成功则孙取北京,蒋收武汉,平分天下。传芳乍听之下,亦尝心动,然生性狡猾,终仍反悔。所以曾一度有意联合,而终未成功。其参谋长刘宗纪与总文案万鸿图为传芳幕下两位谋士,为其筹划一切者,至于传芳出兵江西时,本人已离去。
武汉收复后,本人奉派为鄂北绥靖主任。当时成立湖北政务委员会,徐谦等为政务委员,湖北省各厅长亦由蒋中正指派,本人受命为军事厅长,徐谦反对,本人遂退出湖北政委会,盖派系不同也。
对北伐及济南惨案一事的经过进行详细记述
北伐
北伐军抵南京,冯玉祥组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但反覆无常,本人奉派北上连络山西之阎锡山。蒋公初嘱本人持彼致阎之亲笔函,以假道河南入山西。本人终觉经过冯玉祥之防区不妥,宁愿远绕平津,假道于奉军驻河北之韩麟春。本人抵天津,宿国民饭店,电话与韩连络后,次日即有一专车送本人入北京。张汉卿于晚间设宴款待。后并派士兵护卫专车,送本人西行入晋。唯汉卿要求本人,须设法使彼之护车士兵返平,望“阎老西”勿杀之。
车抵正定府,双方正酣战中。本人请双方暂停射击,渡河则阎军已派人来迎。此处离娘子关近,入关即安然无事。
本人居晋凡半月,此时南京政局摇摆不定,阎锡山招待颇慇。阎与本人原为留日同学,亦同盟会旧人也。留日时期,彼学识尚差,写信且感困难。此次见面,则彼已颇有进步,公事批阅甚速,谈吐亦有条不紊,真令人刮目相视矣。
自晋返平,接南京消息,蒋公已下野。本人即拟束装南归。韩麟春谓余曰:如南方不欢迎蒋,何不邀彼北来合作。本人颇怪韩之唐突,竟敢当汉卿之面,作此主张。韩笑称无妨。并谓:“汉卿连共产党亦当得,何以与蒋不能合作?”
张作霖原有意与南方合作,后乃受冯玉祥之作梗而未成。冯、张为换帖兄弟。
济南惨案
北伐军进抵济南,发生“五三惨案”,谭组庵、蒋中正均亲临泰安火车上,张静江、吴稚晖等主张派人交涉。先派熊式辉与日本司令福田彦助谈判,式辉为日方所拒,以不能全权代表蒋交涉也。本人遂受命为全权代表,率一通日语之唐君任翻译,乘火车至济南附近之党家庄,遇日兵前哨,候日军司令之通知,始获放行。至济南为日军所软禁,断绝饮食,又不准外出购食,至晚间,福田持一文件来强予签字,为予峻拒。日军参谋长黑田为士官学校第五期同学,与本人有同窗之谊,亲送饮食来,并力劝本人签字。本人严词拒绝,并且正告彼等,即使将本人解送日本,亦不能屈使本人签字。因为日方条件涉及中国根本利益,非但本人不能签字,即使蒋总司令本人亦不能签字。盖签字后,无法在国会通过也。日方谓中国已无国会,本人告彼等立法院即为国会,但日方认为立法院尚未成立。彼此辩诘,毫无结果。
当晚宿于司令部,次日又再三辩说,日方见本人不为所屈,黑田参谋长劝日军司令放本人回去,并携一福田司令致蒋总司令之长函,详细分析利害。本人携信归,蒋总司令与张静江等人商量对策。本人认为只有两途可走:或者签字屈服;或者不理,迳直渡河,绕道北伐,因日方并无分兵拦截之形势。结果渡河后一直到北京,日方均按兵未动。北平底定后,交涉收回济南,仍为本人负责,与一日军师团长谈判接洽,终于日方答允交还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