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导被陈留高士张公赞为有“宰相风范”,助建东晋,襄助琅玡,受司马睿的器重

作者:王导

 

王导相貌出众,气度不凡,被陈留高士张公赞为有“宰相风范”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为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当宰相的材料。”


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即丘子。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王导都未到任。其后,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
王导辅佐司马睿助建东晋,襄助琅玡,受司马睿的器重
当时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玡王,与王导素来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意愿。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像好友一样。司马睿还在洛阳时,王导总是劝说他要尽快回到藩国。
永兴元年(304年),司马睿出镇下邳,不久迁安东将军,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军事谋划,都听从其安排。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业(后改建康)。王导相随南渡。西晋灭吴以后,南方士族被排斥,仕进很困难,当然不满意。王导想要在原东吴境内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东晋,联络南方士族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事务。王导就劝说司马睿道:“顾荣、贺循,都是此地最具名望的人,应当结交他们来收服人心,他们两人来了,就没有不来的人。”司马睿就派王导亲自去造访贺循、顾荣,二人都应召而至。由此吴地之人望风顺附,百姓归心。从此之后,他们相互依靠,君臣的名分就确立了下来。(相传司马睿初到建业时,吴地之人不愿归附,到建康已一个多月了,士族百姓还没有人来登门拜谒,王导为此事很焦急。正赶上司马睿出去观看禊祭,王导让司马睿乘舆,安排了威严的仪仗。王导和王敦等名士们都骑马侍从,纪瞻、顾荣等人见了后感到惊异,一个跟着一个地在道路左边行拜礼。此事载入《晋书·王导传》,但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已有怀疑;今人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则已通过详细考订,认为并非史实)。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兰陵缭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导简介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之乱”平定后,进位太保。太宁三年(325年),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本    名
王导
别    称
王丞相、赤龙、阿龙
字    号
字茂弘
所处时代
晋朝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时间
276年
去世时间
339年9月7日
主要作品
《省示帖》《改朔帖》《麈尾铭》
主要成就
拥立元帝,建立东晋
官    职
使持节、侍中、丞相、扬州刺史
爵    位
始兴郡公
典    故
楚囚相对、休戚是同
籍    贯
琅玡临沂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