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安
袁安与其子孙身居高位,但并不会以权谋私危害百姓
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任司徒,其子袁敞任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傅,“汝南袁氏”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与“弘农杨氏”齐名。《三国志·袁绍传》称“(袁绍)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后汉书·杨彪传》亦称:“自震(杨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四世三公”后指世代官居高位。
对袁安碑的碑文、碑刻字体及残损程度进行简单介绍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为篆书极品,原石地点不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移置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作案,因碑文向下,无人知其为碑刻;1930年始被发现,方为人知。1938年以后又失落,1961年8月再次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扒头乡政府院内,并由河南省博物馆收藏。该碑为东汉永元(90-105年)以后刻立,具体年月无考。碑身上下两端皆稍残,现高139厘米,宽37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除第8、10行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均缺1字。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同,但有个别文字可补传记之缺。该碑刻文字刻工精良,字体结构宽博,线条柔中寓刚,如同手书一般,为汉代碑刻珍品之一。与1923年河南洛阳出土的《袁敞(袁安第三子)碑》如出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