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袁安与其子孙四世居三公位而被称为“四世三公”,袁氏势倾天下仍对朝廷忠心耿耿

作者:袁安

 

袁安与其子孙身居高位,但并不会以权谋私危害百姓
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任司徒,其子袁敞任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傅,“汝南袁氏”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与“弘农杨氏”齐名。《三国志·袁绍传》称“(袁绍)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后汉书·杨彪传》亦称:“自震(杨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四世三公”后指世代官居高位。

 

对袁安碑的碑文、碑刻字体及残损程度进行简单介绍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为篆书极品,原石地点不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移置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作案,因碑文向下,无人知其为碑刻;1930年始被发现,方为人知。1938年以后又失落,1961年8月再次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扒头乡政府院内,并由河南省博物馆收藏。该碑为东汉永元(90-105年)以后刻立,具体年月无考。碑身上下两端皆稍残,现高139厘米,宽37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除第8、10行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均缺1字。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同,但有个别文字可补传记之缺。该碑刻文字刻工精良,字体结构宽博,线条柔中寓刚,如同手书一般,为汉代碑刻珍品之一。与1923年河南洛阳出土的《袁敞(袁安第三子)碑》如出一人之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诱惑是无言的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袁安简介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大臣,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卒于永元四年(92年)。其后代繁荣兴盛(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本    名
袁安
字    号
邵公、召公
所处时代
东汉
民族族群
汉人
去世时间
92年4月9日
主要作品
《夜酣赋》《又上封事谏立北单于》
籍    贯
汝南汝阳
官    职
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
典    故
袁安困雪、四世三公
后世家族
汝南袁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