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袁安面对窦太后的专政及窦氏外戚的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甚为不满,多次剑拔弩张

作者:袁安

 

对于袁安的评价:为官十余年,政令公平,不畏强权

《东观汉记》:①袁安为尹十余年,政令公平,未尝以赃罪鞠人。②袁安为司徒,每朝会,忧念王室,未尝不流涕也。
范晔:①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 ②袁公持重,诚单所奉。惟德不忘,延世承宠。
司马光: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浑肴,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滂、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
周必大:按安理楚狱之连系,还匈奴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神物兆祥使之昌炽,此岂人力所能至哉?
刘祁:及桓、灵之世,朝政淆乱,奸臣擅权,士风激厉,以敢为敢言相尚,故争树名节,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之徒抗于朝,郭泰、范滂、岑晊、张俭之徒议于野,国势虽亡,而公议具存,犹能使乱臣贼子有所畏忌。
王夫之《读通鉴论》:①南单于降汉,光武置之西河塞内,迨和帝之世,窦宪出塞五千里,大破北匈奴,北单于逃亡,其余种于除健请立,袁安、任隗欲乘朔漠之定,令南单于反北庭,驱逐于除鞬,而安其故庐,此万世之长策也。于除鞬不得立,而汉亡一敌。送南匈奴反北庭,统一匈奴,而南单于抑且以为恩。乃若阳以施大德于南虏,而阴以除中国腹心之蠹,戎心不启,戎气不骄,袁风不淫于诸夏,判然内外之防,无改于头曼以前之旧,刘渊、石勒之祸,恶从而起哉?…于是而知袁安、任隗之识远矣。 ②孝和之世,袁安、任隗、丁鸿为三公,何敞、韩稜为尚书,皆智勇深沈,可与安国家者也...当其始也,大臣与宦寺犹相与为二也,朝纲立而士节未堕,则习尚犹端,而邪正不相为借。若袁安、任隗、丁鸿者,虽忧时莫能自效,而必不攀郑众以有为。
蔡东藩《后汉演义》:徒知扫虏已非谋,况复兴戎更启忧;尽有危言终不用,老臣遗恨几时休?


与袁安有关的轶事典故的简单描述:袁安困雪
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袁安困雪”后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专属爱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袁安简介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大臣,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卒于永元四年(92年)。其后代繁荣兴盛(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本    名
袁安
字    号
邵公、召公
所处时代
东汉
民族族群
汉人
去世时间
92年4月9日
主要作品
《夜酣赋》《又上封事谏立北单于》
籍    贯
汝南汝阳
官    职
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
典    故
袁安困雪、四世三公
后世家族
汝南袁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