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伯嚭
勾践攻打吴国,夫差另派使者乞求和议,遭到范蠡的反对,于是勾践准备将吴王贬至甬东,然吴王自杀死去
公元前478年,吴越之战夫差便另派使者作罪臣状去见越王,乞求和议。勾践心中不忍,准备答应和议,范蠡立刻反对道:“大王隐忍二十年,为什么就要功成时又要放弃呢?”于是越王勾践拒绝了吴使的求和,令越兵加紧攻城,不久就破城而入。夫差困于阳山,越王勾践准备将夫差贬到甬东(越东都,甬江东也),“予百家居之”,夫差自叹:“孤老矣,不能事君王。吾悔不用伍子胥之言,自令陷此。”于是自刎而死。临死之际,还令手下将其双眼用三寸帛遮住,说:“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
伯嚭、伯州犁、郤宛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吴太伯世家》载“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伍子胥列传》载“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由此,伯嚭祖父确是伯州犁。郤宛之名尚在伯州犁之前,若其果为伯嚭之父伯州犁之子,不当如此排列。除此,更有明确的证据说明郤宛并非伯嚭之父:《楚世家》载“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由此可知,伯嚭是郤宛同姓某伯氏之子,并非郤宛之子。
综上所述,伯州犁与孙伯嚭出自郤姓为伯氏,与郤宛同姓却非祖孙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