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吴越战争,勾践战胜后,吴王夫差十分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话自杀而死。劝其杀伍子胥的太宰是伯嚭

作者:伯嚭

 

勾践攻打吴国,夫差另派使者乞求和议,遭到范蠡的反对,于是勾践准备将吴王贬至甬东,然吴王自杀死去
公元前478年,吴越之战夫差便另派使者作罪臣状去见越王,乞求和议。勾践心中不忍,准备答应和议,范蠡立刻反对道:“大王隐忍二十年,为什么就要功成时又要放弃呢?”于是越王勾践拒绝了吴使的求和,令越兵加紧攻城,不久就破城而入。夫差困于阳山,越王勾践准备将夫差贬到甬东(越东都,甬江东也),“予百家居之”,夫差自叹:“孤老矣,不能事君王。吾悔不用伍子胥之言,自令陷此。”于是自刎而死。临死之际,还令手下将其双眼用三寸帛遮住,说:“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

伯嚭、伯州犁、郤宛三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吴太伯世家》载“楚诛伯州犁,其孙伯嚭亡奔吴”,《伍子胥列传》载“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由此,伯嚭祖父确是伯州犁。郤宛之名尚在伯州犁之前,若其果为伯嚭之父伯州犁之子,不当如此排列。除此,更有明确的证据说明郤宛并非伯嚭之父:《楚世家》载“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由此可知,伯嚭是郤宛同姓某伯氏之子,并非郤宛之子。
综上所述,伯州犁与孙伯嚭出自郤姓为伯氏,与郤宛同姓却非祖孙三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蛋疼也不哭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伯嚭简介

伯嚭(bó pǐ),春秋晚期人,原为晋国公族,姬姓。亦作白喜,晋伯宗曾孙,楚伯州犁孙。以父郤宛为楚平王所杀奔吴,吴王阖庐以为大夫,进太宰。夫差嗣位,为太宰相国。越灭吴,复为太宰。(《左传》哀二十二年越灭吴,二十四年,公如越,季孙使因太宰嚭而纳赂焉。)或云越灭吴,以不忠,并妻子诛。(《越绝书》《吴越春秋》) 。

史载伯嚭的先祖公孙伯纠为晋国郤氏的旁支,后“三郤”权倾朝野。公孙伯纠之子伯宗公忠体国,不满本家势力太大,被三郤诬陷致死,伯宗之子伯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国大夫。伯州犁生郤宛,又为楚国大夫,后郤宛被楚国令尹子常攻杀,伯嚭逃难仕于吴,得到吴王宠信,屡有升迁,直至宰辅。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完全丧失了其祖辈的优良品质,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

中文名
伯嚭
国    籍
吴国
出生地
晋国
职    业
宰辅
主要成就
伐楚入郢 
谗害子胥
时    期
春秋晚期
性    格
好大喜功,贪财好色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