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高三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高三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学校高三的幼稚,到学校高三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当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话》印成铅字,成为儿童们手中的珍宝,当慈爱的父母为婴儿朗诵那诗篇般的传说,当童话中善良的公主为孩子五彩斑斓的梦增色这些传说的真谛,格林兄弟们苦苦寻觅的与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无言处彰显。那便是亘古以来不变的人之血脉真、善、美。
这是多少简单的三个字,却总是被数数然的我们轻易忽视。格林兄弟穷究传说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隐藏其中的真理、律条,却忽略了那连邻家孩提都能总结的至真善至美。
我们总是如此,实用性的价值标准成了现代人的鼻环,殊不知科学、技术、修辞终须美感、善念与真诚为线,前来缝合。没有真善美为信仰的实用主义,只是清寂的旧代朝服,扣子滴滴答答地掉,散落满地。是的,我们必须有充满劳绩的实用主义来领航,但人之为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荷尔德林曾说,充满劳绩,人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若我们只是一味追求实用的劳绩,纵使有丰硕的穗粒、有甜美的饭食,却依旧只是匍匐于地的生灵。若当真如此,我亦要赞美人类谦卑的神态与丰厚的劳绩,却哀伤于灵魂的羁旅无依。你可曾听说,灵魂,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是美,让人的双膝直立行走,傲然挑战烈日!是真诚,让人之间萌生称之为爱的强韧纽带,让人性溢满芬芳!是善,让这群大地上的异乡者将根基所向土地深处,却始终向上生长,不生旁枝!海德格尔说,精神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飚。是真善美创造了人的无限可能!人对内在生命无数次的重生与再造,无不是以美为明亮的焰火,善为摆渡的舟身,真为手中的柱杖。
当我们翻读《格林童话》,或是《同海经》、《伊索寓言》,我们看到的人类历史前行之指路灯,皆是人性的光芒。矢志不渝的爱情,星汉为之震慑的母子纽带,抑或是一诺千金的友谊,都建立在无与伦比的人性之上,真善美之上,没有公式的繁琐,亦无关定律的教务,她们真实存在,为人类铺路助行。
实用主义的发展迷惑了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于机件般的冷酷言行,我们忽略了美,遗失了真,摒弃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记那颗徇霞般的初心。
不,我要依然将根基深扎地下,引体向上接近太阳。我要同树的主干一般强壮,善是我枝干中的琼浆,我将现实的责难裁成片片绿叶贴于项间额前,真是丰沛的雨水,美是头顶的湛蓝晴空。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新颖,思想深刻的议论性散文,它的脱颖而出彰显出一个写作道理:文以意为先。思想成就人的尊严和价值,深刻决定议论的品味和意蕴。文章开头从材料的引述中得出中心论点,并涉及了一个时代性的困惑:实用性的价值往往取代审美主义的价值成为主流,实在令人忧思。文章引述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的诗思哲语,对人性的审美价值进行有效剖析,富有象征意味的结尾升华照应主题,结构严谨,韵味悠长。美中不足是中间论述事例略少,个别语句略显生涩。
(钟斌)
当今世界到底什么才是真相?而真相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
苏格拉底的苹果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也引发了对诚信的思考。深深映在脑海中的是那个赢弱的孩子,抱着空空的花盆,一副受了欺负的样子站在国王的面前。但这个孩子却是最勇敢最诚实的,因而他成为下一代的国王。可见,一个人的诚实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或许人类社会中那不诚实的一面一直就伴随着诚实而存在着,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像诚实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不诚实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我想对于那位哲学家,我不知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对那些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但是那确实不是真正的苹果,哲学家说了谎话。实际上,这也映射出当今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教育者有些时候会因为教育的缘故,故意设定某种不真实的问题,这种暗示可以让某些学生说假话。有时,冠冕堂皇的假话,在某种情况下也反映了教育存在着的问题久而久之,作为学生,也就很难分辨是非真假,从而出现那种闻也不闻就说苹果有香味的学生。
另三位沉默的学生在心中都存在着疑问,但是他们对于疑问的处理方法却不相同。那个说没有闻到的学生,是最真诚的,他实话实说,没有迷信老师的权威,善于尊重事实。可是,有些善于说真话的人,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而说假话的人,却如鱼得水。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超越人的本性认识。人在某些虚荣心的驱使之下,想要听真话的欲望被渐渐磨灭。
敢于挑战所谓的真理,这个世界不缺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在科学的某个领域作出一番成就,就像打破牛顿直流电的世界开创交流电先河的尼古拉特拉斯一样,成为科学领域的巨人。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不断实践检验真理。他们的思维没有真理的束缚,终究会给我们开创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那个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的学生,他敢于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但是他也还是有顾虑的,不敢明白地说自己其实并没有闻到,既没有迷信权威,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而那个老师,今天我感冒了的学生,好像是最聪明的。其实,他也是有疑问的,但疑问好像都归结到感冒上了。这样,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而且也不会因说错话而惹恼老师。
这些学生代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社会环境好像总是可以把人分成不同的类型,要想适应社会,人们都在努力地寻找适应这个社会的方法。但是,诚实永远是主流,人们更喜欢真相。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待人,用诚信铸就自己纯洁的人生;我们还要学会诚实接物,用诚信打造社会向上的环境。
要想成为下一代国王,诚实必不可少。
(辽宁考生)
满分剖析
本文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说理性议论文。能从材料入手,提取观点,运用社会事实阐释问题,具备说理性的特征。从立意上,文章从作文材料中的哲学家和学生的问答人手,以两个问句做开头,设置疑问,以下一代诚实国王的故事引出了本文的观点,探讨了诚实与不诚实,真相与假象的根源的问题。从表达上,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富有张力,是文章被阅卷老师看好的原因。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亮点,彰显思辨性。文章立意准确,围绕中心展开分析,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从内容上,文章选取四类学生的不同认识作为说理的方向,归纳了社会中面对同一问题,坚持四种不同态度的人。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5分+表达分25分+发展分10分=总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