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麽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不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为之,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拒绝平庸之恶,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着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着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带领科学创新团队走向国际领先;焊接技术工人从职高走向国际巨匠;摄影师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三个人不同的修饰词,实际上指向的不过是同一个目标成功!
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级,最大的不同就是并不以繁衍生命为终极目标,按照马斯洛五级人生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成功应该介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风采大赛里,三个脱颖而出的代表,其成功肯定超出常人的想象,就像李宗盛唱给我们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大抵上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可是,成功的尽头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别人看着最有风采?
东方不败一定不这么想,都已经成为武林第一高手,却羡慕年轻貌美的任盈盈,在东方不败眼中,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一定不及跟爱人塞外牧马来得畅快,就像是当乔峰失去阿朱的时候,才真正明白阿朱那个简单的要求,对于生命而言,有多么的无可奈何。
另外一个在兵器谱上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尽管洞察世事,深刻了解李寻欢的痛苦,但却死于上官金虹之手
人对成功的欲望总是无法遏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人物莫不是要将自己的成功风采发挥到极致,也许留下了绵延的长城,也许开拓了不朽的疆土,但在这些功勋的背后是无数个家破人亡的孟姜女。
三个风采人物固然值得钦佩,可是,无论怎样膜拜着所谓成功人士的风采,都不及自己活得扎实恳切来得重要。虽然很多人都在奋斗着自己的风采,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金字塔社会,注定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成为最有风采的人士,但这并不妨碍生命的绽放,只要平凡地活出自己,终究会有雾霾散开的一天。
所有奋战在考场上的考生便是在追逐风采人生,但在世界的另一个尽头,却还有400多人堕入永无边际的黑暗,在他们头七的时间里,风采对他们而言显得既是空幻又是多余,特别是对那个仅仅三岁的孩子。
努力地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未来会盛开美好之花,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