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送别
作者: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1.李白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案】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李诗描写的对象是梨花,岑诗描写的对象是雪。(1分)李诗以梨花似雪、杨叶如烟,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2分)岑诗将胡天飞雪描写得如春天的烂漫梨花,表现出边塞奇特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情怀。(2分)
2.本诗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5分)
【答案】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2分)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3分)

⑴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4分)
⑵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⑴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试题解析】根据诗句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然后根据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写出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哀情。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2分)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篇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惜别直接点明中心,马上赠鞭以示纪念,新月到应圆 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都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压在树丛上的积雪就像那雪白的梨花,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注释
(1)此诗重见岑参集,题作《送杨子》。《沧浪诗话·考证》云:“太白诗‘斗酒谓城边,垆头耐醉眠’,乃岑参之诗误入。”按,《文苑英华》、《唐百家诗选》皆以此诗为岑参作,岑参集明抄本《源于宋本》亦载此诗。
(2)醉不眠:全诗岑集作“耐醉眠”。
(3)看:估量之辞。颖上:唐县名。在今安徽颖上县西北。应:岑集作“家”。
(4)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
(5)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6)垆头:酒坊,酒家。
(7)醑(xǔ): 美酒。

【作品鉴赏】
《送别》是诗人作的一首送别诗,溶情于酒,寄情于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溶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像。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才有的。梨花是温暖的春天才有的,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