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寒食日献郡守》和《寒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寒食
作者: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原文】寒食日献郡守
作者: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⑴两首诗所表现的生活状况、所表达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⑵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⑴(5分)两首诗都表现了生活的贫寒、困顿,(1分)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2分)孟诗借写自己远居他乡,贫居无烟火,表现其境况堪悲;张诗则以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自己生活的困窘。(各各结合描写贫寒生活的诗句分析即可,2分)
⑵(5分)孟诗从花满枝写起,写出江南之春繁花似锦的美丽画面,与下句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3分)张诗则用白描的手法,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2分)

二:
1、 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___________ ,张诗____________ 。(2分)
2、 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阅读答案:
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张诗乞怜(题目献太守),自惭,惭愧四邻教断火堪笑堪怜(孟,有气节;张,献媚)
2、孟诗以乐景衬哀情,(用典); 张诗以哀景衬哀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注释

①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④明朝(zhāo):明天。
⑤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作品鉴赏】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

寒食节在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寒食》该诗表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来临之前的思乡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诗中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

【名家点评】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评曰:“盛唐响调,钟本尤难得。”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曰:“翻新见妙(末句下)。”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曰:“孟《寒食》诗最佳,‘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正可与韩栩诗参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进门真是既可笑又可怜,放眼望去三条小路青苔蔓延仅能看见一只小船。
四周的邻居告诉寒食节要断火让我十分惭愧,哪里知道我家的厨房里很久都没冒过炊烟了。

【作品鉴赏】

《寒食日献郡守》似轻描淡写地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
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孟云卿
孟云卿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德州)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
张友正
张友正张友正,唐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作草书自云得汉人心法。其用笔过为锋长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笔常动摇,势若宛转。其书别构一体,自得成就。虽神明潜发不逮古人,然自然处正自过人。《广川书跋》...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