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晓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晓征
作者:戚继光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1.有人说,本诗的趣味在最后一句。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本诗的艺术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5分)表面是说戚家军的笳鼓声把深山高僧惊杀,似乎有点煞风景,破坏了山中和平的气氛;事实上是戚家军保卫了沿海一带的和平,所以高僧不必惊慌。戚继光作此诗,显然怀着十分得意的心情。诗趣就在语若有憾,实深喜之。
2.(6分)①衬托。一二两句,由沙鸥的安眠反衬将士的辛劳,由沙鸥的未被惊醒反衬戚家军军纪严明,了无声息。②对比。一二句写拂晓行军时的寂静;三四句写天明后战斗突起,笳鼓声紧促急迫,惊杀深山高僧。在这寂静和喧嚣的对比中,使我们感到戚家军的勇猛和令行禁止。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注释
①梵语acarya“阿阇黎”省略,意为高僧。

【作品鉴赏】
《晓征》通过抒写戚家军的笳鼓声把深山高僧惊醒,表达了作者对戚家军的勇猛充满了敬佩之情

表面是说戚家军的笳鼓声把深山高僧惊杀,似乎有点煞风景,破坏了山中和平的气氛;事实上是戚家军保卫了沿海一带的和平,所以高僧不必惊慌。戚继光作此诗,显然怀着十分得意的心情。诗趣就在语若有憾,实深喜之。衬托。一二两句,由沙鸥的安眠反衬将士的辛劳,由沙鸥的未被惊醒反衬戚家军军纪严明,了无声息。对比。一二句写拂晓行军时的寂静;三四句写天明后战斗突起,笳鼓声紧促急迫,惊杀深山高僧。在这寂静和喧嚣的对比中,使我们感到戚家军的勇猛和令行禁止。

作者简介

戚继光
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