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 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不同:前者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任答出归心似箭归隐田园一种情感,都可给1分) 用云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几花开 表现出了急切之状、痴情之态。篱下菊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象征隐逸。(结合原诗分析得当1分)后者更侧重牵挂,(1分)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梅花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结合原诗分析得当1分)
(2) 相同:① 都采用了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引起对故乡的思念。② 均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注:一条1分,共2分。不同:① 前篇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后者重在叙事,事中蕴情。② 前者用南云北雁象征思归,含蓄委婉的表达情感。后者用叙家常的形式来表现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两条任答出其中一条均可得2分,学生将以上两条整合答出,成理亦可得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作品鉴赏】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江总:(519~594),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
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音。今存诗百首,少量赠答诗及陈亡后凭吊故土之作,有一定价值;《闺怨篇》开唐人七言排律之体。《陈书·江总传》载有集30卷。但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仅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