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被远弃他乡独自幽居,
谁曾想还有朋友来访寻。
好言语怜惜我这铩羽的罪人,
相濡以沫慰藉我受伤的心。
志向受困我们情谊依旧,
心心相应彼此了解更深。
随意游逛消磨了许多时日,
欢歌醉舞我们何曾伤春?
风月夜不间断共同的欢乐,
星霜的日子我们情分更深。
名声已成为我们的祸害,
唯有大道还可以亲近。
心中的机巧如飘瓦散去,
世有猜忌常让人误会频频。
我学屈原赋楚辞吟“高冠”,
你效冯谖歌“长铗”甘受清贫。
天渐晚星月移我心伤悲,
痛苦的离别就在这时辰。
开颜欢乐的时刻不会再有,
为时势所绊你此去出于何因。
自今日在海上销魂而别,
我只能在天涯顾怜自身,
往后就在这城西的涧水边,
独自垂钓排谴心中的愁闷。
注释
⑴娄秀才:即娄图南,当时寓居永州的一位失意秀才。
⑵铩羽:被摧落羽毛的鸟。穷鳞:受困窘的鱼。
⑶浪游:随意游逛。费日:耗费时日。
⑷间:间隔,间断。分(fèn奋):情分。
⑸机事:机巧的心事。飘瓦:语出《庄子·达生》“虽有忮心,不怨飘瓦。”喻指无意识的行为。拾尘:据《吕氏春秋·任数》记载: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颜回找到米后烧火做饭,孔子看见颜回在甑中抓饭吃。饭熟后,颜回拿饭给孔子吃,孔子说“我梦见先君吃完饭后再送给我吃。”颜回知道孔子误会了,就说:“刚才炭灰掉进甑中,我觉得丢掉可惜,所以捡出来吃了。”孔子听了笑着说“所信者目矣,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矣,而心不足恃。弟子记之。”后遂以“拾尘”喻误会致疑。
⑹ 高冠:高高的帽子。《楚辞·涉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配之陆离。”屈原以“高冠”喻自己的高洁品质。长铗:《战国策·齐策》记载:冯谖做了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冯谖就弹着他的长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说后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后来为孟尝君称相立下了大功。这里是说娄图南虽然像冯谖一样贫穷而能安然若素。
⑺晼(wǎn挽)晚:日将暮。移律:岁月迁移。睽(kuí葵)携:分离。
⑻绊足:绊住了脚,指有所拘束而不能施展才华。
⑼垂纶:垂钓。纶:钓丝。
【作品鉴赏】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为朋友远行而写,感情真挚,哀婉深沉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交往的朋友中,娄图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他是唐初侍中娄师德的后人。柳宗元在《送娄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中说:“仆未冠,求仕进,闻娄君名甚熟,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可知娄秀才早以诗文闻名于京都。但他看不惯官场黑暗,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浪迹天涯,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流落到永州后,与柳宗元过从甚密,成为挚友。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到808年(元和三年)这三年中,他们一起游山玩水,论古道今,互相唱和,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此刻,朋友即将远行,柳宗元心中无限惆怅与依恋,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情真挚,哀婉深沉的五言古诗。
诗的前十句,写他们亲密的交往,诚挚的友谊。首句“远弃甘幽独”,直接而真实地表达出诗人被贬永州后的孤独幽愤之思,“甘幽独”决非心甘情愿,而是无可奈何。在这种“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寄许京兆孟容书》)的境遇中,娄图南的来访颇让诗人喜出望外,“谁言”就是“谁知道”,“谁会想到”的意思。故友来访,欣喜之余更充满感激。“好音怜铩羽”二句就流露着对娄秀才的感激之情,诗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备受摧残,穷途末路的罪人,故以“铩羽”“穷鳞”自比。故友的同情与慰藉,才使他受伤的心多少得到一些宽慰。这种患难真情,柳宗元是十分珍重的,所以他说“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在困境中能真情依旧才是真正的知友,患难才能见真情。诗句中的“乐”,是在患难中的相知之乐,是饱含辛酸与忧患之乐。在永州的这些日子里,他们相伴出游,纵情山水,在明媚的春光里,在宁静的风月夜,甚至在瑟瑟的寒风中欢歌醉舞,不知不觉中送走了许多时光。就是在这亲密的交往中,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相知相慰,义重情深;就是在这亲密的交往中,诗人才从那孤独幽愤中获得暂时的解脱,才找到一点点轻松、安闲的乐趣。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后八句是叙别情,分别的时刻就在眼前,心中充满惆怅
中间六句写他们共同的志趣与追求。柳宗元在政治上受到了沉重打击;娄图南虽未涉足仕途,也是饱经忧患。他们都已淡泊名利,视名利为祸患,他们共同追求的是“大道”。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的柳宗元,政治上虽受排挤打击,仍矢志不渝地“守先圣之道”(《答周君巢饵药入寿书》),这正是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尚品格的真实再现。他们鄙视的是那些勾心斗角的“机事”,那些互相猜忌的小人;他们崇尚的是光明磊落、理想远大、矢志不渝的屈原,穷且志坚的冯谖。共同的志趣与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友。
诗的后八句是叙别情。分别的时刻就在眼前,诗人心中充满惆怅。朋友离去后不会再有开颜欢笑的时刻了。诗人设想自己往后只能形单影只的在江边垂钓,以排谴心中的无限愁苦,重新过上孤寂的幽居生活。诗句中流露出对朋友无限依恋的惜别之情。
柳宗元的这首赠别诗,诚可谓是一首感情真挚、哀婉深沉的佳作。王田葵先生在《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一文中说:“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中,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作,都饱含深情,不言悲而悲不自禁,表面写乐而出乐中有忧;语似质而意蕴深婉。”以此评语来解读此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这绝对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