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
颖川汤沐尽,空羡颗颐王。
【作品鉴赏】
《符离吊颍川侯傅》通过描写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及傅公死后命运之可悲,表达出诗人对明太祖杀功臣的义愤之情
开篇即采用对仗句式:“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精炼有力,音韵铿锵,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跃马”、“呼鹰”是强烈的动作,勃发出豪健之气;而置身于“千山外”、“百战场”(作者自注:“古百战道在宿境”)的高峻辽阔的环境中,更衬托出傅公形象英武,器宇轩昂。则写景:“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莽苍”是形容草野之色,并有开阔之感。于广袤苍绿的草野上,傅公认骏马驰骋;而天空中云气突然飞扬开来,则是傅公“呼鹰”里凌霄展翅时的景象,极有气势。“云气忽飞扬”不禁使人想起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名句。鹰振翅使云气飞扬,又暗写起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这一联系承接首联而来,表面是写景,实际仍是写人。这两联野蕴含着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从前两联的动态描述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为低沉。“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用陆龟蒙《幽居赋》“秦伯勾吴,通侯旧里”之语。“通侯”原是秦汉最高一级爵位,“言其功德通于王室野”(应勋语)。“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寂”无闻,冷冷清清,令人思之凄然。诗人又将“寂寂通侯里”于“沉沉大泽乡”相对照。大泽乡野在宿州,秦末陈胜、吴广起事于此。沉沉,茂盛貌,这里是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那么,“通侯里”为何“寂寂”、“大泽乡”又为何“沉沉”呢?揭出答案:“颍川汤沐尽,空羡颗颐王。”“颍川”即颍川侯;“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礼.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原指以一邑的赋税供方伯、诸侯洗沐之用。如今,傅公子孙已沦为平民百姓,得不到祖上的任何馀荫,只能空羡陈胜的身后哀荣。“颗颐王”指张楚王陈胜。《史记.陈涉世家》:“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沉沉者。’”颗颐的原意是招呼伙伴的叫声。作者自注尾句云:“汉高祖为置守冢。” “守啄”,守墓者,汉高帝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可见陈胜死后之“待遇”不低。陈胜并非汉高祖手下之臣,仅因其灭秦大业中有一定贡献,汉高祖旧没有忘记他。傅公则是明太祖之功臣,其食报却不如陈胜,这就更反衬出傅公死后命运之可悲,而诗人对明太祖杀功臣的义愤,亦暗寓诗中了。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