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炙尘霾辄迹深,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怜春雨江潭后,一曲清波半亩阴。
注释
①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
②炙:烤、晒。霾(mai):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诗经·邺风·终风》: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
③剧:极。
④一曲:河流转弯处。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
【作品鉴赏】
《河间城外柳二首其一》描写了柳树的清姿雅态,抒发了作者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历代咏柳诗多矣,立意则各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巧比妙喻,赞美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和春天的蓬勃生机;“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移情于物,借折柳送别的习俗以申惜别之情。“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人间有清霜。”(曾巩)借物拟人,嘲讽那般依靠封建特权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权贵子弟。这首诗的立意和表现手法却别具一格。
头两句写城外柳所处的恶劣环境:有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烤炙着它,飞扬浓密的尘土整日里包围着它,这是大自然对柳的摧残。“辄迹深”,点明它长在城外车来人往的大路边。次句写人事对柳的作贱。过路人拴在柳树上的马在奋蹄嘶鸣,放牧在周围的山羊用触角抵着树身,可是有谁爱护它,禁止动物伤害它呢?这一问句,流露出诗人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两句从反面立意,赞美了城外柳风姿秀出的美质:当一场春雨漫涨江潭后,柳树亭亭玉立于河湾清澄的水波边,青枝绿叶,浓荫如盖,投下半亩大小的荫凉。那时节,城外柳又显得那样婀娜多姿,赏心悦目,实在可爱极了。由此可见,人们糟践冷落它是多么不公平啊!屈节降清、剃发改服的诗人在咏柳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家国身世之感。这首诗语言亲切、底蕴深厚,前两句对后两句起了鲜明的反衬作用,尽管正面描写柳树的只有末一句,依然突现出柳树的清姿雅态,足证“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