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注释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作品鉴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人为嵇康而作的悼诗,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饮醴泉”、“栖山冈”的凤凰,是高蹈者的形象,寄托着诗人避世而远遁的栖逸之想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灵鸟,治世则现,乱世则隐。阮籍以之自比,寄托其“高鸣徹九州”、“志欲威八荒”的济世理想,怎奈“适逢商风起”,羽翼摧藏,所处非位,现实之梦破灭,所剩下的,唯有心伤而已。
陈祚明曰:“可知远引之怀,特为处非其位,度无所济,惟有洁身。”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家国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位何!所以怆然心伤也!”于“处非位”一句之解释,陈沈二人之观点似乎全然相反,实则可兼通而并存。今人李建中云,诗中凤凰有双重意指,“饮醴泉”、“栖山冈”的凤凰,是高蹈者的形象,寄托着诗人避世而远遁的栖逸之想;而“凤凰本可以鸣家国之盛”,虽远去昆仑之西,却时时想着“复回翔”。因此,作为栖逸之象征的凤凰,因“恨处非位”而远遁昆仑之西;而念念不忘“鸣家国之盛”的凤凰,因远在昆仑之西而“恨处非位”。无论是遭遇哪一种意义上的“处非位”,其“怆恨使心伤”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诗人一拿起手中的笔,略一思索,许多意象雄浑、气魄广大的词句就奔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