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帝尧的遗迹,尧帝陵在山西临汾,即当时帝尧建都的平阳

作者:

 
尧帝建都平阳,城东筑有尧帝陵
 
尧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
 
 
 
 
 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临汾市尧庙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庙位于临汾市秦蜀路南端,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庙原建于汾河西岸,晋元康中徙汾东,唐显庆三年(685年)迁至今址,距今已1300余年。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清代以前每年的4月28日在此举行祭尧仪式并逢庙会,康熙帝巡幸尧庙时,定为皇会,届时全国各省、各族及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谒祭,庙会之盛为华北之冠。
相传陶尧建都平阳(临汾),有功于民,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始建于晋,历经重修,现存为清代遗物。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前有山门,碑列两侧,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
 
尧王与四大臣宰被喻为五凤。 “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因此得名。尧井传为尧王所掘, 为记其菌,上筑井亭一座。广运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 高达27米,形制宏伟壮丽,殿周有廊环峙,柱础雕刻精,殿内金柱肥硕,直通上层檐下,雄健的础石上雕云龙盘绕,蜿蜒自如。 龛内塑有尧王像及侍者。庙内存有碑十余通, 载陶尧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庙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阶”石刻。
 
顺平县境内伊祁山、尧母洞、尧帝太子丹朱城至今犹存
 
早在汉平帝文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就曾将曲逆改为顺平县。县境内伊祁山、尧母洞、尧帝太子丹朱城至今犹存,伊祁山太子庵至今香火不断。
 
望都古名“庆都”,是尧帝之母庆都的出生地
 
望都古名“庆都”,是尧帝之母庆都的出生地。据史料记载,上古仁君尧帝居住于今顺平县的尧山,尧母陈锋氏庆都居于都山,尧帝常登尧山南望都山,并以母亲之名庆都命名都山一带为庆都邑,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至西汉时期,高祖刘邦巡游至此,以为用圣母庆都命名地名似有不恭之嫌,于是改庆都为望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中失去的年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尧简介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本    名
伊祁放勋
别    称
唐尧、帝尧
字    号
陶唐氏
所处时代
上古时代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丹陵(今河北保定唐县北高昌村)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2447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前2307年
主要成就
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