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帝尧生平之勤俭听谏完善政治,最后葬于谷林,“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

作者:

 
帝尧勤俭听谏,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
 
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帝尧完善政治,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帝尧葬于谷林,“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
 
“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尧王墓,是帝尧的陵寝,因葬于鄄城谷林,又称谷林尧陵。谷林尧陵,曾随鄄城的历史沿革先后隶属于济阴郡成阳、濮州雷泽,今属鄄城县,位于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仟庄前。谷林尧陵虽经数千年沧桑风雨,但墓冢犹在,碑谒尚存。
 
关于尧葬谷林,史书上多有记载。
 
秦朝吕不韦《吕氏春秋·节哀》篇:“尧葬于谷林,通树之。”
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载:“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
晋《地理志》成阳条下载:“雷泽,舜所渔,尧冢在西。”
《通鉴辑览》载:“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
《宋史·礼言》载,北宋熙宁元年(1068)濮州知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谷林山。”
明《濮州志》载,谷林山,“在州治南40里,有高阜见存,元学士吴律构富春园於其下。”故后世亦称谷林山为富春山,富春园衍化为富春村名,延续至今。
《清史稿》载:“濮州东南谷林,古雷泽也。乾隆元年,修葺厘正,定谷林尧陵为旧址。”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条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八丈。”据清《濮州志》“尧陵古图”所示:尧陵为坐北朝南三进式长方形陵园,山门前立有“石门”牌坊,四周围砖墙。进门内两侧有东西更衣亭。二进院门为一正两偏,门内左右是东西偏厢房,其后建有“享殿”。殿后是第三进院,古松柏掩映下,陵墓巍然屹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在看孤独的风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尧简介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本    名
伊祁放勋
别    称
唐尧、帝尧
字    号
陶唐氏
所处时代
上古时代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丹陵(今河北保定唐县北高昌村)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2447年
去世时间
约公元前2307年
主要成就
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