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胡瑛积极参加革命,广泛会晤外界革命志士,策划武昌起义活动。

作者:胡瑛

 

胡瑛19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经正学堂,宣传革命甚力,在20岁时参加黄兴、宋教仁组建的华兴会。

1903年夏,黄兴从日本留学回国,在长沙明德、经正学堂执教,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胡瑛这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经正学堂,受黄兴影响,宣传革命甚力,遂为黄克强高徒。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胡瑛结党暗杀劣绅王先谦未遂,被开除学籍,得曹亚伯之助,逃赴武昌,由于认识到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军队不可,遂经黄兴介绍到武昌第八镇当兵,展开军运工作,在士兵中散发《革命军》、《猛回头》等进步书籍。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年方20的胡瑛参加黄兴、宋教仁组建的华兴会。7月,胡追随刘静庵、宋教仁等组建革命机关“科学补习所”,又与宋教仁在武昌成立华兴会支部。预定当年10月10日起义的消息泄露,机关被查封后,他避居鹦鹉洲,任汉口《大江报》和《日报》主笔。次年初,胡与湖北籍王汉侦知排汉干将铁良(满族人)即将离开汉口北返,遂约刺铁良于大智门车站。不料两人抵车站时火车已开出,行刺未遂,王汉被巡逻兵紧追而投井身亡。胡瑛募金收其遗骨殓葬后,旋潜赴日本东京求学。

胡瑛在日本留学期间,仍积极的参加革命活动,被选为中国留学生学会会长,在监狱里还继续坚持革命。

入日本士官学校不成,转考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仍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被选为中国留学生学会会长。8月,同盟会成立,胡瑛入盟。《民报》创刊后,他协助主编张继,常为之撰稿,同年11月,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集会,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会上,胡瑛慷慨激昂,痛陈日本政府横暴无理,并和秋瑾、陈天华提出全体同学退学归国的主张,后经辩论,为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之便,继续留日学习。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2月,胡瑛奉孙中山之命回国,拟到长江中、下游流域酝酿起事,以声援萍浏醴起义。刚抵武昌,正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悬赏缉捕起义者,胡和张难先被逮捕,他在狱中做绝命诗:“昆仑紫气郁青苍,种祸无端竟白黄; 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 河山寂寂人何在,岁月悠悠恨更长; 我自乘风归去也,众生前路苦茫茫。”此案一直拖到1909年才宣判,被判终身监禁,当时的典狱长谈国华看他一表人才,善言辞,能诗文,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这样狱中成婚,岳父大人考虑到女儿的夫妻生活,专门在监狱里给女儿女婿设了个单间,据说单间里有书有报,还有先进的抽水马桶,老胡就在这种条件下,继续坚持革命,广泛会晤外界革命志士,策划武昌起义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好色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胡瑛简介

黄兴的弟子,兴中会,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武昌临时政府外交部长,南京临时政府山东都督,与宋教仁、覃振并称桃源三杰。民国后任参议员,二次革命后参加欧事研究会,21条事件后主张一致对外,奉黄兴命回北京联络袁世凯,后列名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护法战争时在湘西起兵,为靖国军第三军军长,失败后去广州。奉命入北方活动军阀,联络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担任国民军第二军总参议,北伐军驻晋总代表,中原大战的时候为阎锡山第十路军总指挥,失败后被通缉,九一八事变后病死。

中文名
胡瑛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省常德府桃源县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33年11月
祖    籍
浙江省绍兴府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