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谢脁为人忠于君主,而且对有才干的人更能提拔爱护,宣城人为怀念谢脁,建“谢脁楼”

作者:谢脁

 

谢脁为人忠于君主,而且对有才干的人更能提拔爱护,谢脁的诗清新秀丽,奇章秀句,俊拔有力,像‘金波丽{支鸟}鹊,玉绳低建章。”等均为千古传颂名句。
谢脁为人忠于君主,而且对有才干的人更能提拔爱护。会稽人孔凯当时没有名气,但他读了他的文章后,很是赞叹,就经常对别人称赞孔凯,说他名声未立,我们应该同来鼓励他。
还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大风凛例,雪花飞舞,他从宫中出来,路过江华家里,便进去拜访,那时江华只有一床破被,床上铺着单席,似乎不知道天气严冷,只顾埋头读书。谢脁看到这种情形,感叹许久,就把自己身上的短袄脱下来,披在江华身上,又出门到轿中将轿里的坐垫割下一半,给江华做卧具,这才离开。
谢脁的诗清新秀丽,奇章秀句,俊拔有力。例如:“日出众鸟散,山冥孤猿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余霞散成绮,澄江散如练。”“朔风吹冷雨,萧条江上来。”‘金波丽{支鸟}鹊,玉绳低建章。”等均为千古传颂名句。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玄辉灵心秀口,每当诵读他的名句,渊得冷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诗品》的作者钟嵘,是谢脁的好朋友,也称赞谢脁的诗才,说谢脁常常同我议论诗歌,他慷慨激昂,抑扬褒贬,超过了他的诗作。

谢脁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脁,建“谢脁楼”,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脁,建“谢脁楼”。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
《秋季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脁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谢脁楼几经修葺,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历代诗文碑刻、修楼碑记及赋诗题咏难以计数。
光绪初年(1875),知府鲁一贞又重修,他将上层命名叠蟑楼,下层命名谢眺楼。谢脁楼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军的轰炸。解放后,这儿被建为烈士陵园。
1997年,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新的谢脁楼在旧址之上重现。它笑对开元塔,俯牵宛溪水,雄踞闹市中心,尽览古城新貌。
景色特点
登斯楼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尽人心目,但见山川交错、阡陌纵横、烟霞变幻、云树生辉,北望敬亭崛起于川原之中,东送两水婉转于白云之间。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然慕名而来,并且赋诗无数。录于志书上的北楼诗文有130多篇,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尧臣、文天祥、贡师泰、施闰章、梅文鼎等著名诗人的上品佳作。
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座高6米、面积1500平方米的高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柔情范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谢脁简介

谢朓(tiǎo)(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本    名
谢脁
别    称
谢玄晖
字    号
字 玄晖
所处时代
南朝齐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建康
出生时间
南朝宋—公元464年
去世时间
南朝齐—公元499年
主要作品
谢宣城集
主要成就
中国山水诗开创者 唐诗奠基人
职    务
宣城太守 尚书吏部郎
信    仰
道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