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谢脁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世称“谢宣城”,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谢脁

 

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萧齐文学家,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世称“谢宣城”。

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萧齐文学家。
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
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
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脁遭诬陷,下狱死。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谢朓的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谢朓世代高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 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四 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 提出了“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
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 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
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 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梁武帝称:“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脁最为倾心。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旧忆如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谢脁简介

谢朓(tiǎo)(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本    名
谢脁
别    称
谢玄晖
字    号
字 玄晖
所处时代
南朝齐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建康
出生时间
南朝宋—公元464年
去世时间
南朝齐—公元499年
主要作品
谢宣城集
主要成就
中国山水诗开创者 唐诗奠基人
职    务
宣城太守 尚书吏部郎
信    仰
道教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