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沈括假传旨意,犒赏地方军队,对高益的壁画甚是欣赏

作者:沈括

 

沈括驻守延州假传旨意,犒赏地方军队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总领鄜延路军务,驻守延州。宋廷为确保西线安全,加派禁军驻防,并多次赏赐,但没有赏赐地方军队。沈括认为赏赐不均,会引起边防变乱。于是假传朝廷旨意,犒赏地方军队,并上报朝廷。神宗对此极为满意,降诏允许沈括酌情处理类似紧急事件。

 


元丰四年(1081年)十一月,钟谔率军行至盐州,天降大雪,军粮不继,殿直刘归仁率部三万人南逃,涌入延州边塞,边民大为恐惧。有人建议沈括紧闭城门、派兵征讨,沈括认为这些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只是因为饥寒才做了逃兵,派兵征讨是自相残杀,只会导致军心不稳。就派人在延州东郊搭设营寨,饯劳逃奔而来的士卒。十天后,三万叛军全部收回,刘归仁也被斩于军前,完美的处理了军队叛乱问题。
沈括独具慧眼欣赏高益的一幅壁画
据《梦溪笔谈》记载,沈括在开封相国寺见到高益的一幅壁画,内容为乐工同奏,很有意境。但人们都诟病弹琵琶的乐工拨错了弦,管乐吹奏的都是“四”字音,在琵琶的上弦,但画上拨的却是下弦。
沈括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高益画的没错。他指出,弦乐跟管乐不同,演奏管乐时,手指按在什么音,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是早于声音的。正因为这样,弹琵琶的乐工的手指不在“四”字音的上弦,而在下弦。足见画家布置巧妙,匠心独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寂寞街道′谁来领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沈括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    名
沈括
字    号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浙江杭州钱塘县
出生时间
1031年
去世时间
1095年
主要作品
《梦溪笔谈》《良方》
主要成就
地方治绩、自然科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