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沈括运用化学知识提出“胆水炼铜”“石油制墨”

作者:沈括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胆水炼铜的方法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硫酸铜溶液)、流而成涧。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胆矾(硫酸铜),熬制胆矾就能生成铜,熬胆矾的铁锅,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沈括的这段记录,即湿法炼铜,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


胆矾化铁成铜的记载古已有之,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东晋葛洪《抱朴子》均有类似记载。据郭正谊考证,沈括的记载录自中唐时期成书的《丹房镜源》。但直到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年),张潜主动将《浸铜要略》献给朝廷,在北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胆铜法生产才被迅速推广开来。
沈括将”石油制墨“命名为“延川石液”
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历史上,石油曾被称为石漆、膏油、肥、石脂、脂水、可燃水等,直到北宋,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石油”这一科学的命名。
据沈括记载,鄜州、延州境内产石油,当地人常采集到瓦罐里,用于照明。这种油形似纯漆,燃起来像烧麻杆,并冒着很浓的烟,能把帐篷都熏黑。沈括将其命名为石油,并以石油碳黑制墨,光泽、亮度方面都很理想,于是就大量制造,并命名为“延川石液”,苏轼用后评价“在松烟之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把心收起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沈括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    名
沈括
字    号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浙江杭州钱塘县
出生时间
1031年
去世时间
1095年
主要作品
《梦溪笔谈》《良方》
主要成就
地方治绩、自然科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