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温舒
残酷吏法的的推行激起了百姓的反抗之心,向朝廷奋起反抗
王温舒以杀立威,以酷行贪的劣迹,在当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由于他屡次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当时那些“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仿效)温舒。”他们在境内大开杀戒,滥及无辜,造成白色恐怖,企图也能像王温舒那样青云直上。但是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越是严刑竣法,越是达不到大治的局面。
相反,“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这些人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南阳以梅免、白政为首,南方楚地以殷中、杜少为首,东方齐地以徐勃为首,北方燕赵之间以坚庐、范生为首纷纷举行起义。人数多的有数千人,少的也有百余人。他们自有称号,攻城掠邑,夺取兵器,释放死囚,逮杀郡守。有的甚至给县令发布撤文,命令他迅速为起义军队伍准备餐宴。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西汉王朝的统治,使西汉政府元气大伤。这无情宣告了王温舒以杀立威政策的破产,也是对汉武帝酷吏政治的莫大讽刺。
酷吏虽虽手段残酷却维护了中央集权,因此深受皇帝重用
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第三,酷吏不仅“能干”,而且大多相当清廉。因为替主子出头卖命,酷吏的官运一般都相当好,经常越级升迁,深得皇帝喜爱。说白了,就是一种政治投机罢了。不过,酷吏投机,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虽然他们在官场常能平步青云,但最终的结局往往很悲惨。皇帝主子经常要把他们抛掉,来假装好人。
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