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孙科非常提倡英美的民主制度,一生服膺其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作者:孙科

 

孙科非常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对蒋介石的独裁不满,希望实现民主化
在政治理念上,孙科非常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他一度是“以党治国”的积极拥护者,但是随着国内外矛盾的急剧变化和党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转而在国民党内最先提出结束党治、尽速实施宪政的主张。抗战后期,他又呼吁实现多党制的民主政治。1944年,孙科撰文畅谈他长期以来对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必须先有贤明的政治领导,使中国及其人民迈向民主政治的目标前进”。这种政治主张,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国民党政权时,孙科试图以西方的模式来重新调整发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孙科一直对蒋介石的独裁不满。1931年,他曾经指责蒋介石“以个人支配党,使党成为个人的工具”,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中国国民党已名存实亡”。抗战后期孙科再次猛烈抨击蒋介石,要求实现国民党的民主化,“应该坦白地承认过去二十年来,党的机构和作风实在是走错了路”,要求健全国民党的选举制度。
 

孙科衷心信服其父的三民主义,强调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
孙科一生服膺其父的三民主义,但也认为“一定要从主观的感情的宣传”转向“作客观理智的研究”,即“取法中山先生探求真理的虚心态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接受欧洲现代最近代化的思潮”。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孙科从巩固国民党统治基础前提出发,强调用改良的方法尽快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再奢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孙科简介

孙科(1891.10.20—1973.09.13),字连生,号哲生。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长子。1891年10月20日出生。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到1920年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21年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

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前期主张反对联共,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中文名
孙科
别    名
字连生,号哲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73年9月13日
职    业
政治家
毕业院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是中华民国史上唯一曾任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长
代表作品
《宪政要义》,《中国与战后世界》,《中国的前途》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