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孙科1918年至1924年经历,曾与胡汉民互相猜忌惊动孙中山

作者:孙科

 

孙科曾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期间撰写两本书。孙中山与孙科沟通内容以书为载体。

1918年到1920年,孙科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19年,孙科撰写了《都市规划论》、《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书,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受到父亲的好评。而不管到什么地方,孙中山与儿子的主要沟通内容几乎都是以书为载体。孙科在《八十述略》中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中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1923年,长女生于广州,仍由孙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陈淑英又生次女穗华,此时孙中山已赴北京。
对待革命的问题上,孙中山从来没有给儿子以特别的照
顾,或者说偏袒儿子。孙科最初回国时,廖仲恺认为他在美国研究过市政,又有都市规划著作,是广州市长的理想人选。但孙中山认为他年纪轻缺乏行政经验而未允许,后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正式委任。当时孙中山的革命军经济困难,孙科在广州为其财政上的筹备做了有力的支持,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孙科打胡汉民惊动孙中山,后孙科与胡汉民互相猜忌,1924年与黄季陆合作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1921年,孙科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3年,因为筹集军饷的问题,孙科遭到父亲的责骂,他认为是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并用手杖打向胡汉民,结果惊动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而孙科后来与胡汉民不和,发展到互相猜忌,孙中山立即写信给他说:“正宜开诚布公,同心协力,以共扶危局。”1923年2月再任广州市长。10月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获指定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起草党纲章程。1924年主持国民党广州特别党部,6月与黄季陆合作提出《弹劾共产党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つ真心、珍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孙科简介

孙科(1891.10.20—1973.09.13),字连生,号哲生。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孙中山长子。1891年10月20日出生。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18年到1920年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21年任广州市长兼治河督办,后任广州市首任市长。

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前期主张反对联共,抗日战争开始后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2岁。

中文名
孙科
别    名
字连生,号哲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73年9月13日
职    业
政治家
毕业院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是中华民国史上唯一曾任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长
代表作品
《宪政要义》,《中国与战后世界》,《中国的前途》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