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茅盾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创立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作者:茅盾

 

茅盾不顾国民党的压迫,积极参加坚持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
茅盾是最早的党员之一,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0年代他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党一起发展革命文艺,团结和壮大了革命文艺队伍,反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团结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抗战胜利后,茅盾不顾国民党的压迫,积极参加坚持民主、和平反对内战的运动,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战争。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的茅盾负责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茅盾设立的矛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其目的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于1981年设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奇妙的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茅盾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中文名
茅盾
外文名
Mao Tun
别    名
沈德鸿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出生日期
1896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981年3月27日
职    业
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预科
主要成就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代表作品
《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白杨礼赞》等
雁冰
笔    名
郎损、蒲牢、沈余、微明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