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蝶
胡蝶早年跟随父亲各处奔波,见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在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辅庆里,乳名宝娟。当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驾崩”,末代皇帝宣统即位。后来胡蝶的母亲还常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胡蝶理所当然地享受了父母所有的疼爱,只是谁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乖巧的孩子日后竟成为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
胡家家庭生活小康,父母视美貌乖巧的胡蝶如掌上明珠,胡蝶3岁时,父亲胡少贡在姐夫唐绍仪(曾任北洋政府总理)弟弟的提携下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胡蝶幼年随父母迁居天津、北京、广州等地。胡蝶在这些奔波中,看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会了和各类人打交道,甚至为了和小伙伴尽快融合,无意中培养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她学会了会讲一口"京片子"、广东话、上海话,多种方言朗朗上口。幼年的胡蝶对语音极为敏感,这对她以后踏上戏剧之路带来帮助。小胡蝶六岁时,家里请了一位先生为她启蒙,八岁时小胡蝶进入天津天主教圣功女学就读,这在当时是件时髦新鲜的事,也由此胡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学生时代就被誉为"才女"。此时的小胡蝶已显露演艺才华。她经常能模仿出本地特色的叫卖声,比如她随父亲到北站游玩,小贩“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的吆喝被她学得惟妙惟肖。 数年之后胡家移居广州,胡蝶进入广州培道学校(现广州市第七中学)读书,胡蝶在广州度过她的少年时期。道培学校毕业后,胡蝶转入北京公立第一师范就读。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胡蝶考入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胡蝶所受的良好教育也是她日后能够成为大明星的重要条件之一。
胡蝶父亲为人宽厚,母亲虽受教育不多却懂得为人处事
父亲为人宽厚,性格开朗,很有幽默感,母亲出生在大家庭,受教育不多,却很懂得为人处事,她慈爱但严格,从不因为胡蝶是独生女而有所骄纵,胡蝶在《回忆录》中提到,“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胡蝶回忆录》,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