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安澜
日军占领昆仑关,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等正面主攻昆仑关
1939年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12月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
12月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
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
12月18日凌晨,反攻战斗打响,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2月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昆仑关得而复失,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进展缓慢不满,12月21日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于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到嘉奖
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战斗空前惨烈。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12月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12月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0年1月,在坚守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章(一说青天白日勋章)1枚嘉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