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玄策的举措对印度的影响,北印度的重新分裂是因为戒日王之死,跟王玄策无关

作者:王玄策

 

中印度和吐蕃方面并没有发掘出史料证明和反驳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

关于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中印度和吐蕃方面并没有发掘出史料证明和反驳这一点。

7世纪的印度是分裂和混乱的,这就是所谓后笈多王朝,但其统治权力的中心退回摩揭陀,除了卡瑙季(曲女城)的统治者戒日王在北印度建立过短暂的霸权之外,没有一个王公拥有广大的权力。印度摩揭陀国(Magadha)国王曷利失尸罗迭多(即戒日王)。戒日王的继承者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后被王玄策请的吐蕃兵所俘获。

王玄策借吐蕃灭中印度阻碍了印度北部地区统一的历史进程,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王玄策借吐蕃灭中印度后并没有建立强力的中印度政权,阻碍了印度北部地区统一的历史进程。致使没有在吐蕃背后建立起可以牵制吐蕃力量的政权。印度的封建制度萌芽于笈多王朝,在戒日王朝时期被充分确立。王玄策灭国的做法使戒日王王朝在北印度推行改革尝试的可能性消失,其政权组织的改革更无从说起。到500多年后11世纪,入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的穆斯林政权才在印度北部建立统一政权。。

中印度的分裂,统一政权没有及时的建立,也使得后期对中亚和穆斯林的侵入各自为战没有什么抵抗力。

但是以上的观点实际上只是部分对古代印度历史缺乏了解的网民的人云亦云而已,戒日王朝在戒日王死后实际上就已经土崩瓦解了,古代印度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中央集权的观念和传统,而戒日王征战打下的帝国,实际上也近似于众多封建王公组成的联盟,戒日王只是担当盟主的角色,公元647年,戒日王于恒河溺水而亡后,由于没有留下嗣子,国中大乱,戒日王靠武力维持的松散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北印度复归分裂,阿罗顺只是在北印度已经重新分裂后篡夺了一个已经土崩瓦解,偏安一隅的“戒日王朝”而已,北印度的重新分裂并回退到戒日王崛起之前的局势是因为戒日王之死,跟王玄策没有什么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的滋味只需我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658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中文名
王玄策
国    籍
唐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不详
职    业
朝散大夫
信    仰
主要成就
四次出使印度 
借异国兵击溃印军
传奇故事
一人灭一国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