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嗣源镇压邺都兵变,却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勗的统治

作者:李嗣源

 

李嗣源初次到达魏县时,部下的人很少,他召集了霍彦威的手下。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治今河北清河)哗变,推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邺都。唐庄宗初命元行钦征讨,但却连连失利,只得起用李嗣源,让他率从马直(皇帝亲军番号)北上,会合元行钦平叛。三月,李嗣源抵达邺都,驻扎于城西南,并定下攻城日期。从马直却在攻城前夜哗变,劫持李嗣源,声称要与邺都叛军合势,拥其称帝河北。赵在礼率将校出城迎拜,将李嗣源迎入邺都,但不许乱军入城。李嗣源借口收抚散兵,逃出邺都,抵达魏县。他命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召其前来一同平乱。元行钦却疑其有诈,率一万步骑退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诬奏李嗣源与叛军合谋叛乱。
李嗣源初抵魏县时,部下不满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才稍微恢复了些兵力。他欲返回成德藩镇,等待皇帝降罪。但霍彦威、安重诲皆反对,建议他返回朝廷,向皇帝当面自辩。李嗣源遂率军南归,并数次上表申诉,向唐庄宗表明心迹,但皆被元行钦阻遏,未能上达。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正在洛阳禁军效力,奉庄宗之命去招抚李嗣源,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李嗣源疑惧不安,乃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皆拥戴李嗣源,率部前来与其会合。李嗣源兵力大增。

李嗣源以监国的名义介绍百官朝拜,暗中杀害所有阻碍他称帝的人。
唐庄宗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他命龙骧指挥使姚彦温率八百马军为前锋,又命指挥使潘环率军护卫粮草。姚彦温、潘环皆投降李嗣源。这时,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庄宗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在今河南中牟西北)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士卒沿途逃散过半。他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会合长子李继岌统率的征蜀大军,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庄宗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死。 当时洛阳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皆逃散。朱守殷遣使到李嗣源军中,请他速入京城,安定局面。
同年四月,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他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继岌回京继位,并表示自己在安葬庄宗后便会归藩成德。宰相豆卢革、韦说与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率百官劝进,皆被拒绝,又改请李嗣源监国。李嗣源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他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以防备征蜀大军,同时命各地访寻诸王。安重诲暗中派人杀死李存确、李存纪。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则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不久,魏王李继岌在渭南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李嗣源称帝的障碍被全部扫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窒息到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原名邈吉烈,称帝后改名李亶。
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养子,以骁勇知名,后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他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镇压邺都兵变,却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他初称监国,不久即位为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七年,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号称小康。但后期姑息藩镇,孟知祥据两川而反;御下乏术,权臣安重诲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从荣骄纵而不得法,以致变乱迭起,朝政混乱。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从荣准备武力夺位,结果事败被杀。李嗣源病中闻变,受惊崩逝,终年六十七岁。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

本    名
李嗣源
别    称
李亶、邈吉烈
所处时代
后唐
民族族群
沙陀族
出生地
应州金城
出生时间
867年10月10日
去世时间
933年12月15日
尊    号
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
庙    号
明宗
谥    号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陵    号
徽陵
年    号
天成、长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