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嗣源
李嗣源鼓舞士气,生擒两名敌军的骑校,在天祐十三年李嗣源被封为相州刺史。
天祐八年(911年),李嗣源随李存勖参加柏乡之战。李存勖见梁军军容强盛,担心晋军怯战,便有意激李嗣源出战以鼓舞士气。他向李嗣源赐酒,道:“你看到梁军的白马都、赤马都了吗?真令人胆战心惊。”李嗣源大笑,认为梁军虚有其表。他饮掉杯中酒,而后挺身上马,率部直冲梁军白马都,生擒两员骑校。晋军士气大振,皆奋勇向前,由辰时一直打到未时,终于击溃梁军,取得柏乡大捷。此战,李嗣源在梁军阵中往来冲杀,斩获颇多,因功升任代州刺史。
天祐十年(913年),周德威征讨燕王刘守光,命李嗣源分兵攻取山后八军(在今河北省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李嗣源在广边军(治今河北赤城南)与燕将元行钦交战,虽七次射中元行钦,但最后也被元行钦射中大腿。 元行钦最终不支请降,被李嗣源收为养子,后被李存勖索要至麾下。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与梁将刘鄩在故元城(在今河北魏县东)交战。李嗣源率三千骑兵鼓噪奋击,与李存勖内外夹攻,大败梁军。他随后又攻占后梁所属的磁州(治今河北磁县)、洺州、相州(治今河南安阳)等地,被改任为相州刺史。九月,沧州守将毛璋投降晋军。李嗣源奉命到沧州安抚毛璋,不久又被任命为安国军节度使,出镇邢州。
契丹围攻幽州时李嗣源为主率五千骑兵为前锋,李嗣源分析形势,大败契丹。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围攻幽州(治今北京),守将周德威遣使告急。李嗣源力主救援,并请率五千突骑为前锋。李存勖便让他与符存审、阎宝会师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一同援救幽州。李嗣源分析敌我形势,采取“潜行溪涧,袭其不备”的战术,率军翻越大房岭(在今北京周口店西),沿山涧东进。他与养子李从珂拼死血战,击退契丹军的多次堵截,进抵幽州城外六十里处。当时,契丹骑军突然杀至。李嗣源纵马冲入敌阵,舞槌奋击,所向披靡,生擒契丹队帅。晋军随后进击,终于大败契丹,解除幽州之围。九月,李嗣源班师,进拜检校太保。
天佑十八年(921年),李嗣源联合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沧州节度使符存审、定州节度使王处直、天平节度使阎宝、大同节度使李存璋、新州节度使王郁、振武节度使李存进、同州节度使朱令德,三次上表劝进,请李存勖称帝,并各献货币数十万,作为其登基建国的费用,但均被李存勖拒绝。 同年十月,李嗣源在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大破梁将戴思远,斩首二万级,升任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并加授同平章事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