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赵昚算得上是最棒的南宋皇帝,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安定民心

作者:赵昚

 

宋孝宗下令减轻人民的负担,必须要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拖延了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发展经济,首先在于减轻人民负担。宋孝宗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注意实效。例如,南宋初年以来,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称为“预催”。夏税虽然规定是八月半纳毕,而主管税收的户部却规定,七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首都临安。到宋孝宗时,已提前到五月,甚至四月送到户部,各地必须三、四月就要征收,而此时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成熟,虽然多次下诏禁止,但户部并不执行。因为,每年四、五月间指靠预催到的61万贯折帛钱供开支使用,若不预催,“恐至期缺误”。淳熙四年(1177年),孝宗得知后就说:“既是违法病民,朝廷须别作措置,安可置而不问。”于是参知政事龚茂良提出,将户部原先每年八月向南库借的60万贯钱,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宋孝宗随即下诏,此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违者劾奏。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宋孝宗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解决,至少在宋孝宗时期因而“民力少宽”

 

宋孝宗兴修水利,注重水利的时效性,以备干旱之年。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勉农桑,尽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而且注重水利的实效。如在淳熙二年(1175年)时指出:“昨委诸路兴修水利,以备旱干,今岁灾伤,乃不见有灌溉之利,若非当来修筑灭裂,即是元申失实”,并对江东路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孝宗时“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 ,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占据了我内心的一半天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赵昚简介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上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本    名
赵昚
别    称
赵伯琮、赵瑗、赵玮、赵元永
字    号
字元永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1127年11月27日
去世时间
1194年6月28日
主要成就
改对金称臣为称侄、发动隆兴北伐;创乾淳之治;为岳飞平反 
年    号
隆兴、乾道 、淳熙
庙    号
孝宗
谥    号
明圣成孝皇帝
陵    寝
永阜陵
在    位
27年
继    任
宋光宗赵惇
享    年
68岁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