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以想多休息为由把皇位传给了赵昚宋孝宗,宋孝宗继位后派老将张浚入朝。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眘。六月,宋高宗御笔赐字元永,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高宗自称太上皇帝。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5] 起初,高宗很早就有禅位之意,曾经告诉过赵昚,赵昚流着泪坚决一再推辞,适逢边事爆发没有结果。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七月,也就是孝宗即位后的第二个月,颁布手谕,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并且接受老师史浩的建议,下诏为岳飞冤狱昭雪平反,追复岳飞原官,赦还被流放的岳家家属,并逐渐开始为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
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孝宗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隆兴北伐拉开序幕, 宋军一月之内恢复灵壁、虹县和宿州,威慑中原。后来在金军优势兵力的反攻下,宋军主将不和,军心涣散,撤兵符篱时遭到金兵的追截,损失惨重,只好再次与金国达成和议,改称臣为称侄,增加岁币等,隆兴北伐就此草草收场。
宋孝宗大赦天下,改1174年为淳熙元年,修纂成“ 淳熙条法事类”。
乾道八年(1172年)春正月初一,颁布《乾道敕令格式》。
乾道九年(1173年),宋孝宗于圜丘祭祀,大赦天下,改次年(1174年)为淳熙元年。
淳熙三年(1176年), 孝宗颁诏将现行的救令格式,仿照“ 吏部七司条法总类” ,随事分门,修纂成“ 淳熙条法事类” ,作为大理寺和刑部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
淳熙十三年(1186年),临安府罢逐青吏300多人, 两年后又裁汰百司冗官700多人。另一方面严格限制恩荫数目,缩减各级官员荫补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