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方叔
谢方叔初入政坛时,南宋王朝政治腐败,谢方叔心怀壮志干一番大业,向皇帝上书谏奏自己对治国的见解。
公元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皇族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谢方叔步入政坛的时候,这个偏安一方的王朝已在长江、珠江流域苟延残喘了近百年的时光,离灭亡也就只有半个世纪了。那时,宋王朝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北方,西夏、金等国力量强大,攻占了宋朝很多疆土,蒙古国也俯视着华夏大地的乾坤金轮;在西南,割据一方的大理国对大宋的存在也是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在国内,南宋王朝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内政不举,外事不修。辖区内是“境土蹇而敛赋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朝廷上下苟且偷安,粉饰太平,贪污贿赂成风,“百姓贫困日增,而官吏敲诈无息”。宋朝已经陷入文无良相、武缺良将的可悲局面。南宋国势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显现出来。谢方叔,这个出身维州的进士,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宋朝,监察御史的官阶品位较低,为正八品上阶。但由于“职掌监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等事,并拥有“监察百官之礼仪”的职守,因此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谢方叔饱览诗书,满腹经纶,胸怀成就一番大业的雄心壮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他认真分析了朝廷上下的形势,对上至皇帝、太后,下至文武百官、内侍外戚进行分析和详细的观察,在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际情况后,开始向皇帝上书谏奏,直抒自己对治国、御臣、修身、平天下的见解。
谢方叔为理宗提出的治国方法非常受用,钦佩谢方叔的直率和忠诚。
谢方叔的言词散见于《宋史》、《齐东野语》等典籍中。这些零散的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初任监察御史刚直不阿、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形象。针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中原人民痛苦,不图 “收复旧河山”,沉湎于“两湖歌舞”虚假太平的情况。谢方叔指出,“堂堂一国之君,当秉持刚毅正直的德性,回报上苍的厚望。重振威武决断的雄风,以应对天下的态势。崇尚勤俭朴素的风气,以契合收拾旧河山的天理。发现并储备人才,以满足治理一统山河的需求。规划并制定好恢宏长远的谋略,随时准备应对时局的变化。大力推行仁政,以报答上苍的青睐。”
他还提出稳定两淮局势的五点建议:“一曰明间谍,二曰修马政,三曰营山水砦,四曰经理近城之方田,五曰加重遏绝游骑及救夺掳掠之赏罚”,表现出强烈的振兴国家的愿望。当时理宗宠信阎妃,重用奸臣,沉湎声色,谢方叔正色于朝廷,要皇帝“爱身育德”,不能总是在花天酒地中打发时光。理宗非常欣赏和钦佩谢方叔的直率和忠诚,相继给他授予宗正少卿、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正刑部侍郎等职位,并封与永康郡侯、惠国公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