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祯在《王祯农书》里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宋元间新创制了耕耘器具、收获农具、灌溉机具、农产加工机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者:王祯

 

《王祯农书》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其中宋元间新创制的耕耘器具为刀、铁搭、秧马、耘荡、耘爪、砘车等,新创制的收获农具为推镰、麦绰、麦笼及拖杷等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105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亩,工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个小轮的麦笼及拖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新创制的灌溉机具为翻车,分水转翻车、牛转翻车、高转筒车等,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有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
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7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尺,辐头阔止6寸,如水陂下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使让我爱你的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祯简介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本    名
王祯
别    称
王伯善
所处时代
元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东平(今山东东平)
出生时间
1271年
去世时间
1368
主要作品
《王祯农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