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根据农业生产中“时宜”和“地宜”原则,王祯分别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和《全国农业情况图》,还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

作者:王祯

 

根据农业生产中“时宜”原则,王祯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根据农业生产中“地宜”原则,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王祯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并且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北方旱地耕作体系为“耕、耙、劳”,南方水田耕作体系为“耕、耙、耖”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用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啭裑、已陌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祯简介

王祯(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曾任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及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王祯在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3万余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100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左右著成《王祯农书》或《农书》。《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

本    名
王祯
别    称
王伯善
所处时代
元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东平(今山东东平)
出生时间
1271年
去世时间
1368
主要作品
《王祯农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