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昭宗北奔,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重用扩廓帖木儿,派兵讨伐北元,大破明军,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高丽新王弃明投元,但北元与明之间也曾示好

作者:爱猷识理达腊

 

昭宗北奔,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改年号为“宣光”,“延揽四方忠义,以为恢复之计”,派兵讨伐北元,诱敌深入,大破明军,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
昭宗北奔后,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他改年号为“宣光”,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昭宗“延揽四方忠义,以为恢复之计”,特别是不计前嫌,重用在定西沈儿峪新败的扩廓帖木儿,拜他为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并起用哈剌章、蛮子等人,大有振作之势。其时北元的领土除了漠北以外,还保有河西走廊、辽东、云南等地,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派徐达、李文忠、冯胜三道出师,讨伐北元,欲“永清沙漠”。扩廓帖木儿先是佯败,诱敌深入,大破明军,中路徐达部阵亡万余人(一说数万人),东路李文忠部在漠北虽未像徐达那样完败,但也损失惨重,撤兵而还,只有西路冯胜、傅友德部连战连捷,占领北元的甘肃全境。这次战争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是昭宗领导下的一个重大成就。

元昭宗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以求进军中原,高丽新王弃明投元,但北元与明之间也曾示好,扩廓帖木儿的死,使匡复大元的希望愈发渺茫,明军大破北元于捕鱼儿海,北元彻底崩溃
此后数年间,明朝对北元改为守势,元昭宗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以求进军中原,高丽的新王辛禑也弃明投元,并派谢恩使李子松入漠北朝贺,上表称颂昭宗“敷虞文德,两阶之舞雍容;复汉官仪,十行之诏密勿”。昭宗君臣看见穿着朝服行礼的高丽使臣后老泪纵横,说:“自我播迁,困于行间,不图今日复见礼仪!”当时,元昭宗过着“流离无宁、衣食艰辛”的日子,他徙帐金山(今阿尔泰山,一说在纳哈出屯兵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之北,继续筹划反攻中原事宜,但仍然不能越雷池一步。扩廓帖木儿、纳哈出多次骚扰明朝,均被击退。北元与明之间也不总是冲突,明太祖曾在宣光四年(1374年,洪武七年)九月放回了在应昌被俘虏的昭宗之子买的里八剌,以示善意。明朝与北元南北对峙,当时的高丽诗人李穑的诗句“宣光洪武二龙飞,外国孤臣双泪挥”,就反映了这种局面。
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元昭宗的股肱之臣——扩廓帖木儿死于金山之哈剌那海衙庭(一说死于1376年),匡复大元的希望愈发渺茫。此后昭宗任用阔阔帖木儿为中书省太师。宣光八年(1378年,洪武十一年)四月,爱猷识理达腊去世,庙号昭宗(一说哲宗),汗号必里克图汗(Biligtü,蒙古语意为“聪明的”)。元昭宗死后由其弟益王脱古思帖木儿(一说为其子)继位,年号为“天元”,又称天元帝。十年后,明军大破北元于捕鱼儿海,北元彻底崩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休止的贪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爱猷识理达腊一般指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Ayurširidara,梵语“寿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元惠宗(顺帝)长子,母为高丽贡女奇皇后。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惠宗荒淫纵欲,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欲夺帝位,惠宗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惠宗与太子两方爆发内战,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驱除孛罗帖木儿一派,获得胜利,与惠宗也实现和解。后来他又攻打扩廓帖木儿,导致元朝内乱不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将领徐达、常遇春进攻大都,他随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应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不久后明军破应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在位期间力图中兴元朝,重新起用扩廓帖木儿,击退明军北犯,但亦无法恢复中原,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后徙帐金山之北,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庙号“昭宗”,汗号为“必里克图汗”,由脱古思帖木儿嗣位。

中文名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外文名
Аюушридар
别    名
元昭宗
国    籍
元朝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元大都
出生日期
1339年11月24日(阴历)
逝世日期
1378年4月(阴历)
职    业
大汗
毕业院校
端本堂
信    仰
藏传佛教
主要成就
1372年大破明军 
书法造诣高
代表作品
《新月诗》
蒙古汗号
必里克图汗
庙    号
昭宗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