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爱猷识理达腊与察罕结盟,在冀宁设立机构与大都对峙,孛罗帖木儿被惠宗杀死,扩廓帖木儿也与皇太子反目

作者:爱猷识理达腊

 

察罕与孛罗帖木儿在华北平原互相攻杀,惠宗偏爱孛罗帖木儿,察罕向爱猷识理达腊表忠,缔结盟约,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扩廓帖木儿承袭其位,爱猷识理达腊继续支持扩廓帖木儿
爱猷识理达腊篡位的最后一道障碍就是在朝外的军阀孛罗帖木儿。原来当时元廷依靠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等私人武装镇压农民起义,而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又在华北平原互相攻杀,爱猷识理达腊对两军冲突原本持中立态度,视他们行贿多少而定。而惠宗则偏爱孛罗帖木儿。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由于察罕帖木儿派其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贡粮至大都时,向爱猷识理达腊表忠,缔结盟约,爱猷识理达腊遂支持察罕帖木儿一方。后来察罕帖木儿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遇刺身亡,扩廓帖木儿承袭其位,于是爱猷识理达腊继续支持扩廓帖木儿,并伺机除掉惠宗的后盾孛罗帖木儿。

爱猷识理达腊与孛罗帖木儿冲突,召李思齐等各省军阀反攻,与大都形成对峙,惠宗派人暗杀孛罗帖木儿,并处死老的沙等人,奇皇后要求扩廓帖木儿拥兵威胁惠宗禅让,但反目
老的沙投奔孛罗帖木儿以后,爱猷识理达腊多次派人索要老的沙等人,孛罗帖木儿拒绝交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爱猷识理达腊以孛罗帖木儿握兵跋扈以及藏匿老的沙等“逆臣”为由,削去其兵权。孛罗帖木儿亦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大都,爱猷识理达腊遂命扩廓帖木儿征讨孛罗帖木儿。惠宗为缓和矛盾,下诏逐斥朴不花、搠思监,但实际上二人仍留在大都。于是孛罗帖木儿派秃坚帖木儿进攻大都,爱猷识理达腊见战况不利,偷偷从光熙门溜出了古北口;惠宗则派蒙古国师进行调解,恢复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的官爵,并将朴不花、搠思监交到孛罗帖木儿营中,二人均被杀死。孛罗帖木儿遂撤军,爱猷识理达腊也被召回宫中。但爱猷识理达腊仍不解气,继续召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帖木儿,因此孛罗帖木儿第二次兴兵,“谋易太子” ,爱猷识理达腊领兵战败,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从顺承门连夜逃往冀宁(今山西太原)的扩廓帖木儿营中。孛罗帖木儿因而带兵入京,被惠宗任命为右丞相,软禁奇皇后,并试图追击爱猷识理达腊,被老的沙劝止。
爱猷识理达腊本欲效唐肃宗即位灵武故事,在冀宁称帝,但被扩廓帖木儿劝阻。但他在冀宁的一年间发号施令,设立机构,俨然一个独立的朝廷,并号召李思齐等各省军阀反攻孛罗帖木儿,与大都形成对峙。孛罗帖木儿出兵讨伐爱猷识理达腊与扩廓帖木儿,皆失利,惠宗也逐渐对孛罗帖木儿的专权产生不满,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派人暗杀孛罗帖木儿,将其人头送到冀宁,并且处死了老的沙等人。同年九月,扩廓帖木儿扈从爱猷识理达腊还京,奇皇后趁机要求扩廓帖木儿拥兵威胁惠宗让位于皇太子,扩廓帖木儿知道后,行至大都三十里外时就将他的军队遣散回营,因此爱猷识理达腊与扩廓帖木儿也反目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太阳在下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爱猷识理达腊一般指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Ayurširidara,梵语“寿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元惠宗(顺帝)长子,母为高丽贡女奇皇后。早年接受儒学教育,至正十三年(1353年)被册封为皇太子。当时惠宗荒淫纵欲,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欲夺帝位,惠宗则以孛罗帖木儿为支柱。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惠宗与太子两方爆发内战,太子联合扩廓帖木儿驱除孛罗帖木儿一派,获得胜利,与惠宗也实现和解。后来他又攻打扩廓帖木儿,导致元朝内乱不断。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将领徐达、常遇春进攻大都,他随惠宗出逃上都,旋又至应昌。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惠宗死,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不久后明军破应昌,他逃奔和林,改元“宣光”。在位期间力图中兴元朝,重新起用扩廓帖木儿,击退明军北犯,但亦无法恢复中原,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后徙帐金山之北,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去世,庙号“昭宗”,汗号为“必里克图汗”,由脱古思帖木儿嗣位。

中文名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外文名
Аюушридар
别    名
元昭宗
国    籍
元朝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元大都
出生日期
1339年11月24日(阴历)
逝世日期
1378年4月(阴历)
职    业
大汗
毕业院校
端本堂
信    仰
藏传佛教
主要成就
1372年大破明军 
书法造诣高
代表作品
《新月诗》
蒙古汗号
必里克图汗
庙    号
昭宗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