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讷
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称宋公,建宋国,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微子启,纣之庶兄,贤明仁德,有帝王风范,与箕子、比干后被誉为“殷之三仁”
百家姓氏,各有起源,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 ,称宋公,建立宋国,宋人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传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微子,名启,先商帝乙长子,纣之庶兄。生于丙辰年正月八日午时,食采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子爵位,故曰微子启。
微子贤明仁德,具有帝王风范,帝乙有将商家王朝传于微子之意,太史不允(因启与衍出生时其母尚未立为正妃,故称启与衍为纣同母庶兄)。太史按当时法律: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帝乙卒,辛立,是为纣王,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荒淫无道,微子数谏不听,微子忧纣王之将亡,乃问救乱之策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自言其义不可去,微子叹曰:念神气可受他人,主器必归于长,遂持祭器远遁于荒,离纣王而去。箕子不忍离去,佯疯而被囚,比干因直谏而被剖腹挖心。微子、箕子、比干后被誉为“殷之三仁”。
周武王姬发克商,微子求告武王,要求保留商族的香火,武王应,并恢复其爵位,武王卒,管叔、蔡叔串通武庚起兵反叛,败,成王封微子启于宋,是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之始祖
周武王姬发克商,微子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肉袒而缚,求告武王,要求保留商族的香火,武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恢复其爵位。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辅佐武庚监管殷商遗民。
武王卒,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为之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串通武庚起兵反叛。周公旦奉成王之命调动大军,经过三年的战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微子没有参加武庚的叛乱,因此成王封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建为上公,作宾王家,祀得用天子之乐。成王为微子之命以申之,建都商丘(商丘即阏伯、相土故都也)。让他管理殷商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历时761年,传32君,26代至宋王偃,微子是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之始祖。宋王偃四十七年《年表》云:43年(公元前286年),齐泯王任韩泯为相发兵攻宋,王偃奔魏,死于温(今河南温县),国亡。其国土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以国为氏,除留有一少部于商丘继续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均迁播于祖国各地。
至唐元和年间,林宝撰《元和姓篆》,以广平为天下宋氏郡望之首。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出了一名杰出的贤相宋璟,关于宋璟的先世,北宋欧阳修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列有《宋璟广平宋氏表》。广平宋氏是自西河介休(今属山西)迁徙而来,西河宋氏始祖为宋昌,而远祖则为宋义、宋襄。宋襄、宋义为宋王偃公族之子孙。
公元前328年,宋君偃攻袭其兄剔成,自立为君。自宋君偃元年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宋王偃后传几世正史无记载。据《商丘宋氏族谱》载:“宋王偃子名錡,錡子沣、沣子檄、檄子焕、焕子墴、墴子义、义子昌”,(按:误义子应为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宋亡77年,宋义加入楚起义军,随项梁,为将军。项梁死,楚怀王封为上将军,后被项羽所杀。《史记?项羽本纪》载:“宋义为上将军,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至无盐(今山东郓城县东)饮酒高会。……(及项羽杀宋义)使人追宋义,及之齐,杀之。”
按,《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楚有上将军宋义,义生昌,汉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将昌认为宋义之子,误。此表多据唐林宝《姓纂》,而《姓纂》只言:宋义、宋昌。不言昌为义子。唐司马贞为《史记》作《索隐》,引东汉官修的《东观汉纪》中的《宋杨传》云:“宋义后有宋昌。”只言昌为义之后,亦不言为其子。《索隐》又引晋虞预撰的《会稽典录》云:“昌宋义孙也。”可见宋昌应为宋义之孙,宋襄之子。
宋昌居西河介休,下传十世皆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