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允炆
朱允炆的祖父是朱元璋,祖母是孝慈高皇后,父亲朱标是朱元璋长子
祖辈
祖父: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
祖母: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1382),民间传说中讳秀英,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也是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外祖父:吕本(?-1382年),凤阳府寿州人。仕元为元帅府都事,后投靠朱元璋。丙午年(1366年),为中书掾史。丁未年(1367年),授湖广行省照磨。洪武三年,升中书省右司郎中。四年改左司郎中,五年升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六年,任太常寺卿。七年,以事左迁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召还授礼部尚书,未几出为两浙都转运盐使。洪武十二年,复授太常寺卿。洪武十四病逝。赐葬钟山之阴。
父辈
父亲:朱标(1355-1392),朱元璋长子,朱元璋为吴王时封为王世子,称帝后封为皇太子,谥号懿文太子,建文元年尊上庙号兴宗,谥号孝康皇帝,改太子陵为皇陵(陵号不可考),永乐元年取消庙号、谥号、陵号,复称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追复皇帝尊号,清朝乾隆年间升懿文太子陵为明东陵。
嫡母:常氏(1355-1378),开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洪武四年册为太子妃,早逝,谥号敬懿皇太子妃,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后,永乐元年复称敬懿皇太子妃,南明弘光元年追复皇后名号。
生母:吕氏(?—1403年之后),大臣吕本之女,初为朱标妾室,常氏去世后成为太子的继室,被封为太子妃(具体时间不详),建文元年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吕皇后,永乐元年被取消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𤐤住在懿文太子陵,去世时间已不可考。
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其皇后为孝愍让皇后马氏,长子朱文奎靖难之役中与父亲一起消失
兄弟:
虞怀王朱雄英(1374-1382),朱标嫡长子,朱允炆异母兄,太子妃常氏所生,夭折,太祖为其辍朝,追封虞王,谥号怀。
吴悼王(或哀王)朱允熥(1378-1417或1415),朱标嫡三子,朱允炆异母弟,太子妃常氏所生,建文元年被封为吴王,未及就藩,建文四年被成祖降封为广泽王,同年又和其弟朱允熞一起被召进京城,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怀怨怼为由被废为庶人,囚禁凤阳,暴卒。南明弘光元年追复为吴王,谥号悼或哀。有一遗腹子朱文坤,不知所终。《明实录》记载,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提到安置“吴庶人”、“建庶人”的问题,这里的“吴庶人”很可能是朱允熥的后人。
鲁悼王(或衡愍王,或衡悼王)朱允熞(1385-1417年或之前),朱标第四子,朱允炆同母弟,太子妃吕氏所生,建文元年封为衡王,未及就藩,建文四年被成祖降封为怀恩王,同年又和其兄朱允熥一起被召进京城,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怀怨怼为由被废为庶人,囚禁凤阳,卒。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鲁王,谥号悼,一说追复为衡王,谥号悼,隆武帝追复为衡王,谥号愍。
瓯宁哀简王,徐悼王(或简王、愍王)朱允𤐤(1391-1407),朱标第五子,朱允炆同母弟,太子妃吕氏所生,建文元年封为徐王,未及就藩,建文四年被成祖降封为敷惠王,永乐二年改封瓯宁王,奉懿文太子祀,与母亲一起住在父亲的陵园内。1407年,因住所失火被烧死,谥号哀简。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徐王,谥号悼,一说谥号简,隆武帝追上谥号愍。
姐妹:
江都公主,生卒年不详,生母不详,本为江都郡主,洪武二十七年嫁给长兴侯耿炳文之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璿,建文元年封为公主,永乐初年耿璿因连坐得罪而死,公主被降为郡主,郁郁而终。
宜伦郡主,生卒年不详,生母不详,没有被封为公主的记录,永乐十五年下嫁。
第三女,生卒年不详,生母不详,早夭,无名无封。
南平郡主(?—1412)生母不详,生前没有受封和嫁人的记录,死后被成祖追封为南平郡主。
皇后
孝愍让皇后马氏(约1370-1402),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册为太孙妃,建文元年册为皇后,靖难之役中死于宫中大火,无谥号。南明弘光帝追谥其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儿子
和简(或恭愍)太子朱文奎(1396-1402),朱允炆长子,马皇后所生,建文元年被立为太子,靖难之役中与父亲一起失踪,有说死于宫中大火。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恭愍太子,隆武帝追复其为和简太子。
润怀王(或原怀王)朱文圭(1401年-1457年),朱允炆次子,马皇后所生,靖难之役后被囚禁在凤阳,年仅两岁,称“建庶人”。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对同样被幽禁的“吴庶人”(可能是朱允熥的后代)、“建庶人”产生怜悯之心,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并将其释放。朱文圭此时已被囚禁五十余年,重获自由后已是不辨牛马,不久后去世。明英宗年间还曾经提到过建庶人、吴庶人两家的生活问题,这里所指应该是他们的后代。南明弘光帝追复其为润王(一说原王),谥号“怀”